目前分類:歷史長河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地圖上的時代變遷

    本文從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的套疊與截圖中,看松山長老教會從民居設址到今日,與時代動盪和周遭環境的互動,爬梳此間教會與在地教友們的關係。並使用目前教會明確的定稱~基督教改革宗(俗稱新教)長老會。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清法戰爭後,條約中到底賠償了馬偕幾間基督教長老教會?
 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沒有冰箱的時代,用糖、用鹽、用醬油醃製容易腐臭的肉類,是許多民族都使用過的方法,西方人也不例外。但是十五世紀末的大探險後,歐洲人開始知道在「東印度」(西方人泛稱所有的東方)的某些極南的小島上,有一片片似柳樹的林子,結滿多肉且帶檸檬黃色澤的果實~肉荳蔻( Myristica fragrans 註1,製成乾枯果仁,可以幫忙肉品防腐,還有令人垂涎的香味。伊莉莎白一世時代的倫敦醫生宣稱,它可以醫治腸胃氣脹和普通小感冒;更神奇的是,還說是黑死病的唯一剋星,甚至可以壯陽。於是價格飆漲,一磅荳蔻等價一磅黃金。

鬱金香,是品種繁多的花卉,也是一種貪婪的可能,更是不理性經濟的優雅代名詞。鮮紅如血的盛開在喜馬拉雅山北麓,十世紀時,進入土耳其人的花園,它的阿拉伯文與真主同字,代表阿拉謙遜的美德,是神的花朵。偉大的蘇丹蘇里曼大帝的皇袍上繡著幾百朵色澤繽紛的神花,一五二九年進軍維也納,讓歐洲人見識了喝咖啡的文化,也目睹了鬱金香的風采。更在一六三三到一六三七年間橫掃荷蘭聯省共和國,掀起鬱金香熱,像期貨市場的物品一樣,還埋在土裡,就已經在一天之內換了24個主人,一朵的價錢可以買下阿姆斯特丹最繁華街道上的兩棟房子。鬱金香熱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。荷蘭畫家林布蘭留下一幅〈特爾普醫師的解剖課〉,畫中一群學生圍繞著醫生專注的看他解剖死者的胸前並上課。這位林布蘭的好友,不但是有名的醫學教授,同時也是高名的鬱金香鑑賞家,把自己的名字皮耶特茲改為Tulip,就是荷蘭文鬱金香的意思,成為今天這幅畫的正式名稱,也算為當時的迷戀做一歷史的見證。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以東三線為例

清末台北城,建築不過10多年,遭逢割台劇變,城牆拆除,長方形微東北傾向的四圍,在進行現代化的日人手裡拆除。1905年以後的四條三線路,就此見證城內城外的新式洋樓,一一成為官府或學術機構。
東三線四周,有台北市役所、台北州廳、二高女、研究院、基督教會、台大醫院、醫學院、新公園、總督官邸、公務宿舍,遙看坐東朝西的總督府,也與城牆剩餘的東門對望。
政權轉移,用途繼續改變。
東三線成了中山南路,對應梅屋敷改成的逸仙紀念館;台北市役所從地方變成了中央的行政院;台北州廳從行政權轉為監察權;二高女的學生進了北一女,建築為立法權掌控;教育權取代學術研究,民初北洋政府的王寵惠之子王大閎,賦予他結合中華元素的現代性。
2000年後,同一路上,以日治台灣作家為底,踏著他們的語彙前進,文學大道上,重探昔日風華。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單兆榮2002/3/23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