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第七天:依舊是Capaadocia火成岩地形;

Goreme Open-air Museum,鴿子溝,蘑菇谷,駱駝岩,地毯工廠。


IMG_0695.JPG  

(住兩晚的飯店:Dedeman)

IMG_0692.JPG  

(飯店門口的蘑菇岩畫像,隨處可見。)

  14e1f17b30562d.jpg  

(伊斯坦堡中文協會理事長,也是大學副教授的Nasir,專業的解說,讓我們接下來的行程豐富且有深度。他介紹自己,是維吾爾裔的土耳其人。一口標準京片子,只差眼珠淡黃而已,會錯以為是中國人。從新疆到中亞到西亞的阿爾泰語系和族裔,混著往來各族群的血液,使得每一次看到的土耳其人,感覺都不太一樣。陳華泓攝)

IMG_0766.JPG  

(Goreme,音 [ˈɟøɾeme],也是1985列入世界遺產。最早建於羅馬時期。)

DPP_00000601.JPG  

(藍天湧雲,孤傲一石。楊顯勳攝)

DPP_00000606.JPG  

(群山壑壑,皴擦嶙峋。楊顯勳攝)

DSC03157.JPG  

(攀入雲霄,仰望上帝)

DSCF9264.JPG  

(基督徒在此避難,或到此朝聖,粗率的紅色線條,極簡的虔誠膜拜。這名土耳其小女孩,黑髮美人胚。)

IMG_0774.JPG    

  (如此低矮,卻不坍塌)

IMG_0872.JPG  

(基督教徒的十字架,用赭石等天然顏料,保存至今)

IMG_0902.JPG    

(縮小版的羅馬拱門)

P1010492.JPG  

(黑中一縷白衣,添入詭異的游雲森森,有點寒氣...)

Picture 042.jpg  

(解說牌寫道:修女院在左邊,修道院在右邊。每一個圓頂,搭配四柱三拱,形成一個修院格局。第一層是餐廳、廚房和房間,第二層為小教堂chapel,第三層為教堂church。房間以通道相連,也可用石門隨時關閉防止敵人入侵。)

  Picture 045.jpg  

(St. Basil小教堂。)

Picture 044.jpg  

(St. Basil是東正教的聖徒,屋中主要的柱子是耶穌像,聖母抱子像在旁。北方牆上是St. Theodore的畫像,南方是聖喬治屠龍。)

Picture 046.jpg      

(著名的蘋果教堂,建於11世紀。其它還有:Sl.Barbara教堂、蛇教堂...)

Picture 057.jpg  

  (畫紅線如紅磚分區,極簡裝飾風格。)

  Picture 066.jpg  

(儲物櫃、廚房和飯廳三區,以甬道相連。飯廳可以容納40-50人。還有釀葡萄酒處,可供聖餐禮使用。)

Picture 088.jpg  

(進入黑教堂,除了門票外,要另付8里拉=160元台幣,拍個照留念,證明到此處一遊。)

Picture 089.jpg  

(矩形的黑教堂建於12~13世紀,因為前廳只開了一個小窗,光線微弱,稱為黑。但也因為如此,裡面的彩繪保留至今。根據聖經,畫了許多故事,如最後的晚餐,猶大出賣耶穌,進入耶路撒冷...等。)

Picture 100.jpg  

(神龕裡,應該有耶穌的像)

IMG_1040.JPG  

(午餐時分,因為行程調動,到了重複的餐廳,於是臨時重新安排OBA Restaurant,餐巾還略有點濕。)

Picture 106.jpg  

(雖沒吃到真正的陶甕料理,但安哥拉羊肉真的鮮嫩好吃,因為牠們是放牧的,且伊斯蘭教徒屠宰牲畜的方式是先放血,肉質比較嫩。這盤肉,可是愛吃辣著者的珍饈。)

IMG_0171于.JPG  

(在森林旁和溫文儒雅的醫生、充滿活力的記者共食,搭配窗外的類森林,有美食美景美好的人相伴,笑得開懷。)

P1050646.JPG 

(OBA餐廳的外餐區,在森林裡用餐才美。不過,望著森林用餐也享受。台灣真的小。) 

DPP_00000631.JPG  

(鴿子溝的美景,如壯麗山河。楊顯勳攝)

DPP_00000624.JPG  

(賣東西的老伯,有希臘裔的味道。土耳其曾經統治希臘500年,19世紀末,希臘獨立。一次大戰後,希臘和土耳其因為敵對陣營,彼此屠殺,使得土耳其境內的希臘裔處境困難,曾經數萬希臘裔土耳其公民,被迫遷回早已不熟悉的希臘。)

Picture 113.jpg  

(鴿子溝前,一棵掛滿邪惡之眼的神奇之樹。)

DPP_00000627.JPG  

(這麼壯觀的邪惡之眼,敵人不只變成石頭,恐怕已成鋼筋水泥。楊顯勳攝)

DPP_00000638.JPG  

(面對鴿子溝山谷的浩瀚,品茗土耳其茶,配上幾盤花生,人間至情饗宴。)

P1050649.JPG  

(婦女手編的茶墊,在都會已成絕響。)

Picture 137.jpg  

(希臘陶瓶倒掛,石紡輪相依相偎,搭上前景枯枝破輪,增添幾絲古意。)

P1050658.JPG  

(在伊斯坦堡的Barzzar買了類似的座燈,點起來藍色透光,煞是好看。)

Picture 166.jpg  

(銅製旋轉舞僧,飛舞起來特別有韻味,外子覺得沒買太可惜。想想也是,之後再也找不到中間那一組的神韻。)

DPP_00000647.JPG  

(蘑菇谷,就真的切成蘑菇狀,大自然是廚師。楊顯勳攝)

IMG_1090.JPG  

(誰開玩笑將它們錯置一起?)

IMG_1113.JPG  

(蘑菇雖高,仍有人意圖挖開它。造型的關係,這裡少有人住。)

IMG_1146.JPG  

(搔首弄姿的土耳其小男孩)

IMG_1231.JPG  

(駱駝岩在馬路的對面聳立著)

a18.jpg  

(郭明福教授安置另一隻駱駝與它遙望,襯景特別有韻味。)

DPP_00000659.JPG 

(楊顯勳先生的光線處理,讓天空有了更藍更多變的色彩。)

IMG_1246.JPG  

(駱駝岩第一家燈飾特別美,只因數大)

Picture 188.jpg  

(多彩的民族風,迎風飄逸,輕柔底蘊)

P1050724.JPG  

(土耳其國家地毯工廠上,也有燈飾花紋)

DPP_00000671.JPG  

(這位最年輕的絲綢織者,是全國僅餘兩戶會這樣手藝的繼承人之一。楊顯勳攝)

Picture 198.jpg
(告示牌上特別聲明:沒有使用15歲以下的童工。)

IMG_1302.JPG  

(絲綢難織也昂貴。600多蠶繭方能組成一捆可以織毯的線。)

IMG_1309.JPG  

(一個蠶繭拉出的絲有500多公尺。記得早年看過一部日片:老師的成績單。日本老師為了教學生有關絲路貿易的教材,讓學生親自養蠶繅絲,將拉出的絲圍繞校園一圈,證明絲的長度。更讓學生騎著單車,探訪日本的絲路。古代絲路的起點在中國的長安,中經河西走廊、分新疆南北路,會合於帕米爾高原,再穿越中亞西亞,終點站在土耳其的舊都:伊斯坦堡。改日再把絲路的旅程連接起來,體會其中的浩瀚,也細辨各地的差異。)

IMG_1326.JPG  ˊ

(牆上一捆捆的絲線,不知用掉多少蠶繭?更何況土耳其地毯是世上唯一用雙線的國家。)

IMG_1321.JPG  

(牆上掛著其他的製作和實驗過程,如耐磨、耐洗、耐火燒...)

Picture 191.jpg  

(大廳展示的地毯花樣,顏色之繁複,可想織工之費時)

IMG_1283.JPG  

(我們坐在這裡參觀最極致的地毯,並脫鞋用腳踩,感覺質地上的差異。對台灣的氣候而言,他們推薦棉質,畢竟絲質貴三倍。)

IMG_1330.JPG  

  (我們專心聽講看展示,並遵守不得此刻拍照的規定,因為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花樣。戰利品因為個人財力而有不同,看過精品,在Bassar攤上的織物就顯得不那麼誘人。)

  Picture 600.jpg  

(這張證書,說明地毯的產地、原料、呎吋、編號,還有圖案照片為證。真品的價值在此薄紙一張,當然,擁有者更享受地毯的舒適質感,還能傳諸後代。據說優質土耳其地毯可以用好幾百年。)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