‎1970年代的台灣:經濟起飛、外交挫敗、自然破壞、鄉土文學...,同時並起。絕非偶然。
加工出口區在美援停止後,以美國為首的跨國際資本,進入成立。第一屆國中畢業生,成了加工出口區最大支柱。最大的工業污染,開始侵蝕台灣,如今日中國。
美國和中共同時以蘇聯為籌碼,開始對話,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。
關心本土的作家也開始自然書寫:寫出歐亞板塊與海洋板塊擠壓的空間、寫出熱帶與寒帶兼具的熱鬧氣候、寫出高山與平原並行的複雜地形、寫出大陸與南島的分界線、寫出東方日本殖民與西方荷西英美的殖民。

馬以工,尋找老台灣;劉克襄,在山水中尋覓革命青年;汪其楣,證實人間孤兒;吳明益,在迷蝶誌中化身彩蝶...,自然書寫與歷史踏查同往,一起探索台灣的美麗。

在文學批評裡,男女思考大不同:
男性思維:Always historicize(歷史化), 見線性發展,用寬闊尺度丈量;
女性思維:Always spatialized(空間化),見時間循環,用細節呵護周遭。

陳芳明教授第八堂課,也是此系列的最後一堂星期四的課。
但演講的結束,即書寫的開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