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文心教授,加州柏克萊東亞所長。風塵僕僕,下飛機直奔會場,頭腦清晰、理路精彩,對百年中國史的回顧,獨到的文化觀點。更重要的是母親為小說家華嚴,伴著我們的年少歲月。

回眸百年中國史,題目是:大時代的小敘述
用兩個事件,區隔成三個階段,提出每一階段的歷史解釋:

1.1911辛亥革命:之前的帝制結束,推翻了只有天子可以與神往來的天命世界、推翻了清朝中亞多元汗國體系、也推翻了東亞國際秩序的朝貢體系。(日本學者說:給了日本一個對中國政策重新思考的機會,我想應該是大東亞共榮圈的設計)

2.1911辛亥革命後:革命與戰爭不斷,艱難的論辯是:建構民權、建構中華民族(疆域、語言、歷史、族群)、建構新文化(使原有的孔孟體系的文化共識解體)、建構國民(以紀念日勿忘國恥)、建構公民(以法律介入私領域如婚姻和家產)、戰時動
員(民間社會的軍事化與國家化,如新生活運動為國共鬥爭)、保密防諜(公安變特務)。戰亂使政府責任無限,但也權力無限。國共鬥爭是其中一環,兩黨同質性頗高。

3.1979戰爭走向和平(不戰而爭):1970年代美蘇冷戰趨緩的結果,提供革命與戰爭以外的另一條路。中美建交、改革開放。

分期已經卓越,更精彩的是文化細節的提供。如:

慶祝國恥紀念日的各種儀式和遊行,讓一群陌生人在特定時空下進行同樣的活動~建構國民就此展開。

抗戰的遷徙,使許多私校變成公立,只因接受了政府對復校、制服和糧食的支助。統購統銷使民間市場的活動空間被壓縮,國共分裂更讓特務系統壯大。(我想台灣的戒嚴統治就是這樣的延續)

1944史家郭沫若,甲申三百年祭:
指出300年前1644明朝滅亡的原因:崇禎上吊,不是他努力對付的滿州外患,而是李自成這位飢餓的農民領袖。所以郭沫若認為明朝不是亡於安全,而是經濟。
國民黨認為影射,撻伐文章發表在中央日報:亡國以及失敗論。
毛澤東則轉發為共黨文宣教材。

以上都是傳統線性史觀,粗枝大葉的看大時代。
新的史學研究則零碎化,強調橫向的空間和私領域,由小敘述看大時代。

最後的照片與畫像的解讀,畫下完美句點:
熟悉的照片,問了一個好問題,就立刻鮮活起來:誰照的?為什麼照?

24歲的恭親王,何以愁眉苦臉?
是英國大使樸鼎查的隨軍攝影所拍,下標為:中國皇帝的兄弟,來投降的。

1895春帆樓的馬關條約圖像:誰照的?想必是日本。

1900法國軍官拍攝:義和團暴民砍頭顱照片。廣發為明信片,宣揚中國人的殘暴,愛聚集市場看血腥場面。如魯迅的藥,一文所說的血饅頭。學者後來研究:其實是法國軍官要求用中國的殺頭方式,當街處死中國官員。

2012紐約時報拍攝朝鮮女兵的裙子變短了:意味可能的政治鬆動。

一張照片,可以說出那麼多的故事。
現代史學鼓勵大家寫自傳,讓每個人的回憶成為大歷史的一部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