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捎來一段台南的影片,旅行台南好時節~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PHbO_jqbJM

勾起憶往~最年輕美好的歲月。

 

影片中的台南,已不是兒時的記憶,更美了。
 
但悠閒、慢活的確是我們的步調,尤其在陽光和雷雨交織的彩虹下。
 
剛上台北時,陰雨綿綿好幾個月,踩在龍泉街的泥濘裡,
超級想念台南總是一陣大雨後,立刻放晴的亮麗季節。
但也被同學一眼認出,來自南部,因為很黑。
 
碗粿、粽子,只有台南好吃,因為兒時媽媽帶著逛街小吃的美好時光,
要求嚴謹的媽媽,這時特別孩子氣,說,這也好吃,那也好吃,
興奮快樂的眼神,因為她的兒時,奶媽帶著逛さかりば(sakariba)(盛場,即市集、熱鬧區,聽說已經不在)
尤其經常隨部隊調動的爸爸,不愛小吃。這時,她是一家之主。
 
 
全台首學~台南孔廟,到那裏,如朝聖,
裡面連打羽球的人都很安靜,
長大後再來,有人在此喧嘩,
我竟然覺得大不敬。
 
瞧,記憶,竟是這麼執拗。
 
放學,騎著腳踏車回家路上,會繞道成功大學,撿拾校園裡可以吃的酸角,
畢業季節,滿校園的鳳凰花,夾在書頁裡,自命葬花的黛玉,有些美麗的綺想。
成大也是我學會游泳的童稚歲月,跟著好友們,第一次穿著裸露的泳衣,很多人一時之間不敢出來,讓教練等著。
因為,剛入學時,學校會發一張入學制服須知,上面寫~裙長膝下10公分。
爸爸帶我去買時,店員說,這樣太長了,我堅持。
到了學校才知,沒有人這麼笨,所以,偷偷在腰上捲了幾摺。
反正,那個時代,所有的衣服一定要買大一點,長大穿,剛剛好。
 
 
騎車,還會特別繞鐵道橋下方上坡處,
經過一家老伯伯賣的、只要5毛就買到一大杯的冰紅茶,
從此,沒喝過令我滿意的紅茶。
因為大杯、因為便宜、因為口渴,還是只因為~那時年紀小。
 
孩子說,你們早上都喝牛肉湯。(現在流行,大家都知道,移居台北已經30多年的我,竟然沒喝過)
我說,那年頭,誰會有錢吃牛肉?也很多人不吃牛肉(因為耕牛)
但,他不敢置信。
 
歷史,總是帶我們旅行不易理解的異邦;
記憶,經常留下美好、篩除醜陋;
 
1960年代的集體記憶,有阿姆斯壯登陸月球(1969),
在個人生命裡,他說的那句話~我的一小步,是人類的一大步。
轉換成,我家第一台黑白電視機的畫面記憶,
電視機前,還有鄰居好友們一起睜大眼睛,望著盒子裡的奇妙世界(美國+太空)。
媽媽拿東西給正看電視的外婆吃,她很不好意思的說~不好啦,裡面的人看我吃,歹勢。(台語)
 
Maurice Halbwachs(1877-1945)說,集體記憶是被建構的。
Pierre Nora(1931~)更新創了一個詞lieu de memoire(戴麗娟譯成一組美麗的中文~記憶所繫之處)說,

一種物質或非物質實體,經由人類或時間轉變,而成為社群的象徵性遺產。

但對個人生命而言,記憶是,隨著成長,不斷變化,與社群有些交集、有些疏離,因為獨特。

史家,則企圖研究這些建構出來的文本,形塑了當時怎樣的時代。

 

我,書寫自己,可被研究,也可以主動探索過去。

 

Alain Resnais的新浪潮電影~廣島之戀,(發現竟然三位都是法國人,哲學和文學的大國)

女主角在45年後,年華老去時回憶當年拍片,認為自己~應該沒有誇張回憶過去吧?

 

很難,人難以釐清的是,我此刻對兒時的味覺回憶,

是當時的?還是現在的?

是補償的?還是不滿足的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