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古千年,前半總被稱為黑暗,事實上,黑夜裡,依然星光燦爛;

          後半開啟西方世界,造就今日的輝煌。西班牙也不例外。

 

5世紀,原居德奧地方的日耳曼蠻族從北方大舉南下,在各地竄擾並落腳,與當地人混血,成為今日西方各國的民族主要來源:

       盎格魯-薩克遜人(Anglo-Saxon):進佔英國南部,稱為英格蘭(England,意為Anglo的土地)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逐漸控制當地原居者蓋爾特人(Celts,即蘇格蘭、愛爾蘭人);

       法蘭克人(Franks):現在法國,後擴張到德奧。

       東哥德人(Ostrogoths):進駐義大利半島

       汪達爾人(Vavdals):先到了西班牙,後轉進北非

       西哥德人(Visigoth):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德王國。300年來,分封各將領,形成以下諸侯國度:

       西哥德王國

           西哥德王國(700年)

       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A5%BF%E7%8F%AD%E7%89%99%E6%AD%B7%E5%8F%B2

在這戰爭的暗夜裡,城堡與騎士保障了安全,閉鎖莊園保有了生命,教堂提供了精神的安定。

(五胡雲擾的中國,則是塢堡、田庄與佛道教)

其他的歐洲世界,比較一致的過完中古,西班牙例外。

在亞洲擴展的伊斯蘭教,沿著北非,渡過直布羅陀海峽,

來到西班牙,掌握伊比利半島大部分領土,基督徒的世界只剩北方邊界。

         800px-Península_ibérica_750.svg  

           穆斯林征服伊比利半島,750年

           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1%A9%E5%B0%94%E4%BA%BA

8-15世紀,後奧馬亞王朝 (Omeya白衣大食,哥多華的哈里發)

    阿拉伯的遊牧族群,在穆罕默德宗教的感化下,8世紀建立了

橫跨歐(白衣大食)亞(黑衣大食)非(綠衣大食)的世界。(以旗幟的顏色區分)

大食帝國  

           中古時代的伊斯蘭世界(大食帝國)

              http://ms3.kjsh.ntpc.edu.tw/~tingting/95world-1.htm

    西班牙的統治者,白衣大食,稱為後奧馬亞王朝。

    最早在阿拉伯地區繼承穆罕默德的正統哈里發(伊斯蘭政教領袖)奧馬亞王朝,被波斯人在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取代,

    逃至西班牙另起政權對抗。信仰伊斯蘭教的有不少是來自非洲的摩爾人,所以西班牙基督徒稱穆斯林為摩爾人(Moors)。

 

伊斯蘭教帶給西班牙的是,更平等、更寬容、更適合平民的宗教,吸引信徒的減稅政策,更具吸引力。不少基督徒也改信阿拉。

阿拉伯文學、詩歌、科技在首都哥多華璀璨發光。

 

天主教(羅馬公教)復地運動

         穆斯林統治的同時,基督救王國也開始逐步收回自己的勢力。8到15世紀,收復的呼聲不斷。

最有成就的是,亞拉岡(Aragón)王子斐迪南( Fernando II)和卡斯提爾(Castilla)公主伊莎貝拉(Isabel I)聯姻後,

天主教雙王於1492驅逐最後的穆斯林世界格拉那達(Granada),完成統一的基督教世界。

也在這一年,女王伊莎貝拉決定支助哥倫布往西方探險,尋找往東方更近的新航路。

激情的復教運動,出現宗教裁判所,不但驅逐摩爾人,也驅逐20萬猶太人,對西班牙的商業與文化的損失,難以估計。

 

          map reconquista

             天主教收復失地運動

http://faculty.umf.maine.edu/walter.sargent/public.www/web%20230/Unit%202%20First%20Encounters.html

 

基督教正名:

基督教、羅馬公教、希臘正教(東正教)、天主教、基督新教,在華人世界的使用,經常造成誤用。

    西元一世紀,耶穌修改了猶太教的上帝只愛猶太人的主張,創立一個博愛世人的上帝,凡追隨者,稱為基督徒(Christian)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基督(Christ)是指受上帝恩澤膏油的王者,基督徒稱耶穌為基督,是上帝派來拯救世人原罪的救世主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以後,不管如何分裂或改革,都應稱為基督教。

    1054年,因為蠻族入侵,使得東西羅馬帝國分隔500年,兩邊的基督教漸行漸遠,決定分割,

            西歐的稱為羅馬公教(Roman Catholic,普及)、東歐的稱為希臘正教(Greek Orthodox,正統,後稱東正教)

            西歐的宗教領袖是教宗,在羅馬,封建王國的國王諸侯和子民們,宗教上、稅收上都以教宗為依歸。

            但也經常發生政權和教權爭奪世俗權益的糾紛和戰爭。

            東歐的東羅馬皇帝身兼東正教教長,政教合一,所以缺少政教衝突。但為了是否崇拜偶像,也有過摧毀聖像運動。

1517,馬丁路德對羅馬公教世界,成功掀起一場宗教改革,出現抗議腐敗的新教派,稱為抗議教派(Protestantism)或基督新教。

      基督新教強調人們可以自己解讀聖經,不需透過教士,因此出現千種以上的教派,

      如信義會(路德會)、喀爾文教派(蘇格蘭稱長老會、國稱休格諾教派)、再洗禮派、

      英國國教派(安立甘、聖公教,改革最少)、摩門教...。

 

      改革的內容包括:不需要教士(包括教宗)、牧師可婚、不需華麗教堂(簡單聚會所)、

      七聖禮刪減(許多教派只剩洗禮、聖餐禮、臨終禮)。

      面對新教的改革,羅馬公教也自清,耶穌會就是旗下的改革教派。他們在亞洲世界非常成功,

      如到中國的利瑪竇、到日本的沙勿略。

      羅馬公教依然保有教士階級,如神父、主教、大主教、樞機主教、教宗。

 

不過,這場改革,未擴及東正教。

所以,基督教世界大分為三:羅馬公教(天主教)、東正教、基督新教。

 

至於天主教之名,是耶穌會士來華的翻譯,符合中國人的習慣認知。

造成一般誤解,以為天主教信天主,基督新教信耶穌。

其實,新舊兩教都是基督教,都信仰上帝、耶穌、三位一體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