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安平港,看運河,追想身穿花紅洋裝的金髮少女,情郎今何在?

這位混血少女的母親,也有相同的命運。

回荷蘭的父親,留下給母親的,只有基督徒的十字項鍊。

PS.歌詞這裡有個小誤:荷蘭基督新教徒,是不會配戴天主教徒(羅馬公教)的十字架的。

基本上,新教徒認為這也是舊教的聖物崇拜。

  

這首安平追想曲,其實,是「國府時期」的陳達儒寫於1951年。

描繪「清代開港通商」後,郊商千金愛上荷蘭醫生,生下的金髮女兒,重蹈母親覆轍的戀情。

但是因為歌詞的漢荷混血情節、金十字、安平港,

被一般人誤植入想像的十七世紀「荷治時期」。

20130910_175754  

展於安平樹屋內的19世紀安平灘今昔(2013.9.10攝於安平)。

正南方,清楚見到17世紀稜堡式的荷製熱蘭遮城(Zeelandia,荷蘭共和國七省之一),

此城早已改建為日本的海關宿舍,即一旁的稅務司公館,唯一殘留的是

北方深紫色的一小塊糯米古牆。

1378948396506  

熱蘭遮城剩餘的糯米古牆,已是蚵灰、紅磚與老榕相間。(龐麗慧攝)

 

所以,眾人今日進入安平古堡,見到醒目的白色燈塔,是日治的作品。

一個城市,在同一空間,不同時間,因為迎來送往,堆疊了時光長度。

 

城堡北方的電報局,劉銘傳時代已有;

各國洋行,陸續開始於1858年英法聯軍下的天津條約(事實上,1860年北京條約才確認)

海關設立,負責人是外商,協定關稅,使得洋貨以5%~7%的低價傾銷。因此外商紛擁而至。

外商公司本來只該出現在當時台灣的2個港口:安平、淡水(2正港);

但是,細節盤判時,外人發現此2正港附近的打狗、基隆更佳,於是加開2子港;

又因為上岸需要更大的腹地,淡水港往內延伸到艋舺、大稻埕,

這就是為何今日大稻埕能見到洋行建築遺跡。

 

許多商行,都是已在對岸設公司的分行。

如,英商和記洋行(Boyd & Company),1867設於廈門,後於安平大稻埕設分公司。

又如,英商德記洋行(Tait & Company),1845年已設於廈門,1867年安平設分公司,1878設於淡水,1887設於大稻埕;

  此商行雖被統一企業收購,至今仍是上櫃公司,最著名的產品是開喜烏龍茶。

20130910_180524

 清末德記洋行倉庫,如今被老榕糾纏,可以想見當年,搬運工人在此進出。

 

剪輯朱玖瑩故居  

朱玖瑩宿舍。 德記洋行在日治時期成為台鹽宿舍,國府時期依舊。

 國府的台鹽局長朱玖瑩住此宿舍一區,如今以書法家之名被大家紀念。

後方為綠釉彩瓶的殖民地式建築為德記洋行。

(龐麗慧攝,筆者剪輯,感謝網友angle的指正)。

 

但也有台灣新設的洋行:

如德商東興洋行(Julius Mannich & CO.),經營糖和樟腦。

又如英商怡記洋行(Elles & Company),1867年創於安平,經營電纜和保險。

美商唻記洋行(Wright & Company),1875年設於安平,也是經營糖和樟腦,

如今舊址成了鄉土館伯龍驛亭。

有關洋行遺址的尋幽訪勝,雲海龍吟寫得完整,請參考

http://blog.yam.com/TN87504033/article/49292310

 

奇美文化基金會放置了「找尋金小姐」雕像,

打造安平金小姐  

http://blog.yam.com/TN87504033/article/49292310

礙於雕像上漆的綠色,無法看出站著的女子擁有混血的面容和金色的飛髮。

這故事發生和清末19世紀洋行出現有關。但市井傳言,卻與17世紀荷治時期串連,

可見,荷蘭統治時期的印象,已深植人心。

30年的洋行繁華歲月不復記憶,這與1895年日本在馬關條約後,洋商逐漸被日商取代有關。

 

美麗的傳說,也有史料價值。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就是個歷史教學的好例子。

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斬首全圖  

 http://www.tonyhuang39.com/tony0536/tony0536.html

這幅假想圖的錯誤在於,抗日軍第一年就失敗,將領紛紛內渡大陸;

且樺山資紀順利擔任第一屆本總督,還回國擔任重要職務,並未被劉永福斬首。

 

當年畫者是誰?是何居心?無意間,呈現了時人怎樣的心態?卻成了史料研究另一個有趣課題。

畫者可能是劉永福的擁護者,展現抗日的決心,或意圖擾亂戰果;

畫中有官兵、有義軍、有番兵、有仁義禮智信鄭成功陸五商的旗幟,

顯示日軍攻台時,人民放下地域(不再分閩客、漳泉)和利益之爭,共同抗敵;

或顯示作者希望人民團結,而台灣意識逐漸形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