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是擔任高中歷史科輔導團期間,由新進教師研習分享的講綱,延伸出來的文章,刊登於《高中歷史科教學通訊》。

閱讀,是知識的重要來源,不會因為時空或文件呈現的形式而改變。

 

 

 增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性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單兆榮2002/11/13

一、前言:教改感言

    面對教育改革,身為教師的我們甘心作一隻被實驗的白老鼠,還是成為領袖群倫的改革先兵?只要判斷是正確的教育方向,我們應該有能力修正並引領。

 

二、教材趨勢:一綱多本

一綱多本的教材,是否合乎教學的理想?昔日我們抱怨國立編譯館一言堂的時代,只能接受一種觀點、一種解釋、一黨之言,而今各家說法雜陳、各種版本優劣互見,是否我們一樣排斥?還是在回歸學術價值的思考下,我們可以接受歷史學本來應該有多種見解,學生應該在多元的體系下學習尊重、判斷!如果方向是正確的,我們要求修改的是92年新的課程大綱出爐時,必須詳列章節細目,說明訂綱要的理念和寫作的取向。所以,一綱多本的路會一直走下去。

 

三、考題走向:資料判讀

因為沒有範圍,所以考題的走向,勢必注重能力與思考。但是,歷史不能空談觀念,解釋來自史實的細節。考題呈現資料愈多,愈能提供學生根據所學做判斷,因此史料判讀勢在必行。

 

四、學生能力:擅長圖像思考

但是目前的學生比較擅長圖像式或跳躍式的思考,缺乏閱讀的心情和做紮實學問的耐心,卻面對需要大量閱讀、資訊爆炸的時代。他們會上網路,但是印出一堆網路上的錯誤資料,卻不閱讀;報告,流於形式精美、內容貧乏。所以,高一學生已經不適合一開始就做報告,基本功夫的訓練成為首要功課。頂多,為了趣味,可以做一則附近廟宇的探索,或在進入魏晉南北朝時,運用世說新語演一齣戲。其餘時間,可能必須加強名詞定義的深度,閱讀文章的準備。

 

五、因應策略:呈現作品生命,神入歷史情境

但是,如果只是開書單,沒有驗收,是我們搪塞責任的藉口,表面上,給了學生書籍的引導,但只能祈禱少數用功的學生真的是個有心人。閱讀訓練,如果只是漫步在雲端,無法落實成為政策,,所謂「不教而戰謂之棄」,我們用舊的教學法,但是讓學生上考場應對新穎的考試,我們仍然怠忽職守。如何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,使他們體會精采作品的內在生命,神入歷史情境中。以下試著將今年的部分教學實驗做一個呈現,希望能拋磚引玉,提供給大家做一個檢驗,並提出指正。

 

六、引導方法:

        1.    預習課文::抽問重點、考出大綱、整理層次

最方便的閱讀教本是學生人手一冊的教科書。選擇的教科書必須是適合各校的學生程度,也應該是流暢可讀的散文,一符合近年史學大敘事的風格,二能夠讓學生喜愛閱讀。教科書應該可以是一本優質的學術著作,不是參考書條列式的說明。由於教科書的乏味,事實上也阻擋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培養的可能性。

要求課前預習,上課中分段請學生指出重點,或講出大意請學生指出重要字句。在我參與的讀書會中,基隆女中陳淑芬老師提出她在學校實施的方法,是請學生試著分層做大綱,至少三層,非常值得參考。因為學生在練習分類過程中,學著找出文章重點,釐清自己是否讀懂或是否能掌握要旨。當然考試也是一種逼學生讀書的方式,但必須是開放式問答,只要意思正確即可,若能用自己的話說,比照抄課本文句更可貴。

2.    閱讀引誘法:

好書的精華,實在希望能夠吸引學生去閱讀,不妨讀其中一小段引誘之。例如,司馬遷的散文一流,眾所皆知,但苦於文言的隔閡,學生不能體會其中精采處,建議閱讀翻譯流暢的《白話史記》。讀〈堯與四岳商討大事的部落會議〉[1](,體會天下共主與諸酋商議國事的諮詢態度。讀〈漢高祖要叔孫通幫忙制定朝儀〉[2]的片段,因為劉邦群臣出身草莽,喝醉酒,在庭上喧鬧,還拔劍擊砍庭柱,弄得高組非常煩苦。於是叔孫氏製好朝儀、排演完畢後,在「漢高祖七年,長樂宮正好修改完成,各國諸侯群臣都來朝賀十月歲首的大禮。其儀式:天初亮的時候,謁者主持行禮的事,導引各官員依次進入殿門,廷中陳列了許多車子馬匹,又有步卒保衛著宮殿,再陳設許多兵器帷帳旌旗等。傳聲叫進宮的人,都要讓他疾行向前致敬。宮殿前台階下的郎中們都在殿階上雙方相對戰力著;站在階上的共有幾百人。功臣、列侯、諸將軍及軍吏,都順次排列在西邊,面向著東方;文官丞相以下,都順次排列在東邊,面向著西方。大行官排設了九種引讚賓客的禮儀,靠著引讚生傳呼唱謁。於是皇帝坐著天子的專車從寢宮出來,百官們就拿著旗幟在傳呼清道,導引各國諸侯王以下到年俸六百石的官吏,挨次的前來奉承恭賀。而自各國諸侯王以下,沒有一個不戒懼肅敬的。到了行禮完畢,又在宮中擺設大酒宴。那些陪侍皇上做在殿上的人,全都伏在那裡低著頭,依照尊卑次序,挨次起身向皇上獻酒祝壽。酒過九巡,謁者傳言酒宴到此結束,御史主掌執法,看見這其中有不一這儀式做的,就請他出去。因此設宴飲酒終日,竟然沒有膽敢喧嘩失禮之事。於是漢高祖說:我到今天才知道當皇帝的尊貴啊!就任命叔孫通做太常官,另外賞賜他金子五百斤。」

張蔭麟的《中國上古史綱》有關春秋與戰國的描述,如詩文般優美,意境絕妙,也適合朗讀。「春秋時代的歷史大體上好比安流的平川,上面的舟楫默運潛移,遠看彷彿靜止;戰國時代的歷史好像奔流的湍瀨,揚帆飛駛,頃刻之間,已過了峰嶺千重。論世變的劇繁,戰國的十年每抵得過春秋的一世紀。若把戰爭比於賭博,那麼,春秋的列強,除吳國外,全是涵養功深的賭徒,無論怎樣大輸,決不致賣田典宅;戰國時代的列強卻多半是濫賭的莽漢,每把全部家業作孤注一擲,每在旦夕之間,以富翁入局,以窮漢出場,雖然期間也有一個賭棍,以賭起家,終於把賭伴的財產騙贏淨盡。」[3]

李澤厚《美的歷程》其中一篇〈青銅饕餮〉的精采片段,可以用在談「戰國時代」的時候運用。「歷史從來不是在溫情脈脈的牧歌聲中進展,相反,它經常要無情的踐踏著千萬具屍體而前行。戰爭就是這種最野蠻的手段之一。原始社會晚期以來,隨著氏族`物落的吞併,戰爭越來越頻繁,規模越來越巨大。中國兵書成熟如此之早,正是長期戰爭經驗的概括反映。[4]

胡適的白話遊戲詩,最適合拿來說明他如何詼諧的比較白話文與文言文。「文字沒有雅俗,卻有死活可道。古人叫做欲,今人叫做要;古人叫做至,今人叫做到;古人叫做溺,今人叫做尿;本來同是一字,聲音少許變了。並無雅俗可言,何必紛紛鬧鬧?至於古人叫字,今人叫號;古人懸樑,今人上弔;古名雖未必不佳,今名又何嘗不妙?」[5]

余光中在《天狼星》詩集裡有一首《古龍吟》,非常適合第一堂歷史課敘述歷史的感動:「銹的是盤古功功的巨斧/劈出崑崙的哪一柄/蛀的是老酋長軒轅的烏號/射穿蚩尤的那一張/涿鹿的鼓聲在甲骨文裡。」、「彭祖看不清倉頡的手稿,去問老子/老子在道德經裡霎眼睛,去問杞人/啟人在防空洞裡躲著/他不肯接受記者的訪問/北京人,你流浪在哪家博物館?」、「頭倦了枕在山海經上/額倦了埋在嫘祖母的懷裡/五千載一夢吹黃粱,天狼星下/夢英雄的骨灰在地下復燃/當地上踩過奴隸的行列」[6],多麼具有歷史的詩情,許多上古名詞成了幽默的、動人的形容。余光中也曾因為洋煙的公然廣告,寫了一首諷刺詩〈放心吧,欽差大臣---焚寄林則徐〉,巧妙的將19世紀的鴉片戰爭與現代的帝國商品做比較,登在報上:「」,這首詩犀利的點出近代中國遭受外力壓迫的一頁滄桑。

張戎的真實故事《鴻---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》,則是一部近代到現代的中國動盪史,透過姥姥、母親和自己三代中國女人的經歷,串成一部人民生活史。詼諧的筆觸、流暢的散文,引人入勝,適合學生在寒假閱讀,作為高一下學期近現代史開展的準備。尤其以生活其中百姓的細節,呈現在不同政權下的無奈。如談到東北在1945-1947年間政權的來去,有一段貼切的描述。標題是「亡國奴---走馬燈似的換政府」,早先的偽滿州國,由日本人統治;二次大戰末俄國前來解放,紅軍帶走的是一車車的物資;大戰結束,國民黨、共產黨又先後出現,忠於何人,成了最難抉擇的課題。選一小段關於三反五反的點要說明,證明它的可讀性[7]:「三反運動是針對共產黨內部,但腐敗往往是一個巴掌拍不響,黨外有賄賂者,特別是資本家:工廠主和商人,他們當時還未被革命波及。1952年春天,三反運動開展後不久,另一個五反運動也開始了,這次是衝著資本家來的,反『賄賂、漏稅、詐騙、竊盜國家財產和收買官員獲取經濟情報』。結果發現許多資本家都犯有一項或多項這樣的違法行為,懲罰通常是罰款。共產黨利用這場運動對資本家軟硬兼施,一方面使他們就範,一方面利用他們稿經濟,所以關押的人並不多。」。[8]

喬叟的諷刺令人拍案叫絕。在《坎特伯利故事集‧序曲》中談到一位托缽修士,他寫道:「他當一個懺悔牧師必任何牧師都有資格,原來他是獲有羅馬主教特許的。他在聽懺悔時十分和藹,赦罪時,也能使人愉悅;只要吃到一頓好飯,他就容易讓人悔改。他認為誰能捐助一個窮困的教團,就表示他已經安然得赦;誰出了錢,誰就毀了罪。人們不必哭泣,只要送銀子給窮修士就夠了。」[9]

龍應台在《百年思索》一書的序中,以〈史學---沙漠玫瑰的開放〉為題,敘述灌溉一盆不起眼的沙漠玫瑰,照顧者面對新出的一點綠意驚為天人,鄰人不解。她說:鄰人「看到的是現象本身定在那一個時刻,是孤立的,而我們看到的是現象和現象背後一點一滴的線索,輾轉曲折、千絲萬縷的來歷。我們能夠對它欣賞,只有一個原因:我們知道它的起點在哪裡。」這該是學歷史、教歷史的我們最想傳達、最無怨無悔的吧!

 3.     小段資料導讀:

      教科書中的資料閱讀或課後所附的研究與討論,是現成可以取材的短文,事先讓同學準備,然後討論效果更佳。也可以用剪輯成講義的方式,配合課文進行,讓學生閱讀小段原典或二手研究論文。如介紹顧炎武的《日知錄》,最好的方式是讀他的自序:「有通儒之學,有俗儒之學,學者將以明體適用也。綜貫百家,上下千載,詳考其得失之故。而斷之於心,筆之於書,朝章國典,民風土俗,元元本本,無不洞悉。其術足以匡時,其言足以救世」充分說明他從事典籍的考據,是為了匡時救世,日知錄的治學成果,是經世濟民的參考策略。

       介紹譚嗣同的《仁學》,引用他談仁與西學的關係:「不忍仁之心,仁也,電也,以太也,人人皆有之」電是西方能源的重心,以太是西方哲學的源頭。這樣的中西結合,正是清末知識份子處於西潮衝擊的用心。又,談鳩摩羅什與玄奘的翻譯風格時,可用兩段譯文對照:「觀世音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時,照見五蘊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弗,色空故無惱懷相,受空故無受相,行空故無作向,識空故無覺相,何以故?舍利弗,非色異空,非空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亦如是。」(羅什本)。「官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」(玄奘本)[10]兩段對照,可見鳩摩羅什意譯的彈性與玄奘直譯的忠實。

        4.     短文討論報告:

可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料,查閱報紙上刊登過的文章,如聯合報87年4月19日的副刊,一篇介紹〈但丁和神曲〉,作者康華倫(Valentino Castellazzi),深入淺出的說明神曲結構與時代背景。指定一位同學閱讀,並報告給同學聽,每個人輪到一篇,可以運用團體分享的力量,增進知識和學習與人合作。或是指定歷史月刊論文的閱讀,如38期的專輯「中東烽火半世紀」,136期的專輯「巴爾幹的民族衝突與歷史恩怨」等,既有來龍去脈,又有地圖可以對照,是課外閱讀的好素材。

有些精采論文,也可以發學習單,引導他們做整理。如蕭啟慶,〈北亞遊牧民族南侵各種原因探討〉一文,用提問的方式導引閱讀:

      A、本文整理遊牧民族「南下牧馬」的原因有哪些說法?為什麼?

      B、試將以上說法加以分類,歸納成人性、自然環境、經濟、政治四項。

      C、遊牧經濟在北亞、西南亞和西方的模式有何不同?

      D、貿易與掠奪看似矛盾,何以在游牧社會卻是相輔相成?

      E、作者蕭啟慶先生認為北亞遊牧民族南親的理由是什麼?

      F、就你所知的北亞遊牧民族列出五個,並配對寫出當時與其衝突對立的中國朝代(農業民族)。

 

     5.     一本書分段落閱讀:

也可以全班共買、共讀一本書,如美國漢學家費正清的《中國新史》。一本太厚的書,不適合一個人閱讀完,可以分段落,每人報告一段,一方面學習整理重點,一方面彼此互助,體會學問共樂樂的好處。

 

6.     讀完一本流暢易懂的小書:

如《做我的朋友,好嗎?》[11],這是法國女記者莉特莎.鮑達莉加在耶路撒冷時,促成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個小女孩通信,兩人住的地方只相隔了15分鐘的車程,但是一個在市區,一個在難民營,中間隔著以色列士兵的崗哨。文字往來2年,彼此由生疏到熟悉,相互了解對方的文化,也都希望將來兩族的仇恨可以消除,甚至還在女記者的安排下,克服萬難的見了面,活脫是電影《美麗天堂》的文字版。但是,最後雙方因為悲劇繼續發生,傷及親友,以色列女孩控訴巴士爆炸案,巴勒斯坦女孩決定長大仍然要參加游擊隊,通信截止於1993年。一本令人感傷的小書,因為是孩子們的信件,文字不難,卻能在彼此的通信內容中,看到文化背景、歷史傷痕、孩子的願望、仇恨的難解,對複雜的中東情勢有深刻的體會,也能讀出人道關懷。讀完書後,花一些時間讓學生在課堂討論,你會看到動容的生命火花。歷史的學習,不外是讓人更人性化。

 

        7.     開書單:

依學生程度,我的建議是高一有趣,高二紮實,高三精深。高一寒假可以讀:張戎著,張樸譯的《鴻---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》,為下學期的中國近現代史做準備,這本成功的傳記,流暢又深具時代氛圍,學生非常喜歡。我也設計了學習單,開學後交。近來不用寫心得的方式,是覺得幾百字的感想,內容流於空洞,學生常常是抄幾個段落交差了事。設計問題的好處是,提醒他文章的主旨,教他抓住時代脈動。我的問題設計是:

   A、 作者張戎寫了哪三位中國女人?她們各扮演什麼角色?各歷經哪些時代?

   B、 清末以來,東北地區為什麼「走馬燈似的換政府」,是因為此區歷經哪些統治政權?

   C、 中共的三反、五反、文革各是批鬥哪些人物?為什麼中共打擊敵人總是冠上右派名稱?毛澤東為什麼說:「破字當頭,立在其中」?

   D、 請從作者父親的思想和經歷,分析共產黨為什麼當初能夠成功的打敗國民黨,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?但是,為什麼最後連喝共產黨奶水長大的作者都唾棄它?

   E、 請寫出三句你覺得本書最有意思的描寫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高二學生讀:房龍《人類的故事》。世界文化歷史篇為了自然組的緣故,綱目由近代開始,但是國中上來的孩子缺乏世界知識的底子,房龍這本書可以做一些彌補。尤其,他的夾叙夾議,具備歷史意識,不只是堆砌史事而已。

高三學生讀:余秋雨的《文化苦旅》和《山居筆記》,配合教材指定閱讀某些篇章。如教到傳統教育,讀〈千年庭院〉中的書院氛圍,更能讓智慧比較增長的高三學生體會,余秋雨有深度的文字和情感,他們會比高一的時候,容易消化和咀嚼。或者,讀費孝通的《鄉土中國》,香港三聯書局出版,唐山書局販售。優點是一小本,容易讀完,呈現的是他對中國社會的一些想法,不是大部頭的論著。

當然,隨機參觀展覽,或做史蹟考察報告,也都是學習的方式。只是越來越發現,網路發達的時代下,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會做「精美」的報告,剪貼網路文字給老師看,自己並不見得詳細閱讀;做做美工,完成一本錯字連篇的圖畫書籍而已。隨著學生的能力變化,看來我們也得改變自己的策略,這也是另一種教學相長吧!

 

七、結語:

  1. 1.     蒐集適合的教材,靠自己、也靠朋友,建議組織校內讀書會。
  2. 2.     學生閱讀的樂趣,倚賴老師由淺入深的引導,耐心的點滴灌溉。
  3. 3.     讓學生多讀一點書,老師少考一點試。

 

後記:
覺得過去的問法,只是知識的理解,並未見到更高層次問法。
閱讀英國歷史教科書後,知道改進的空間很大。
起初,依樣畫葫蘆,採用他們的問法;練習精熟後,就可以開創自己的問答。

[1]史記卷一,《白話史記》,台北市:河洛圖書出版社,民國6831日,p.4

[2]史記卷九十九,《白話史記》,台北市:河洛圖書出版社,民國6831日,p.1370

[3]張蔭麟,《中國上古史綱》,台北市:里仁書局,民國846版,p.123

[4]李澤厚,《美的歷程》,台北市:金楓出版社,19914月再版,p.45

[5]是胡適在1916年答梅光迪的一首詩。周策縱等著,《五四與中國》,時報出版公司,民國7412月初版八刷,pp.608-609

[6] .余光中,《天狼星下》,台北市:洪範書店,pp.31-33

 

[7]鑒於文章太長,且有前後故事的延續性,在此不引用,請參照張戎著,張樸譯,《鴻---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》,台北市:台灣中華書局,1999年第四版,pp.45-49

[8]同前書,p.132

[9]喬叟著,王驥譯,《坎特伯利故事集》,新潮文庫197,台北市:志文出版社,p.19

[10]藍吉富,〈貝葉傳經---佛書的翻譯〉,《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---浩瀚的學海》,台北市:聯經,1981年第五次印行,pp.499-500

[11]莉特莎.鮑達莉加,莫非.阿克朗.夏邦,嘉莉.芬克著,《做我的朋友,好嗎?》,心燈24,台北市:新苗文化,20024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