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逢課綱改變。從84年一綱多本的新課綱出現後,20年來,我們歷經多次課綱調整,以歷史科而言,95年暫行綱要(因應九年國教)提出「核心能力」,標舉:時序觀念、歷史理解、歷史解釋和史料證據,對歷史教學的方向,做了重大宣示。這次107課綱(或社會科延後2年,變成109課綱?)的重要變革,是打破昔日內容格局,以世界文化互動的角度切入。國小以人物勾勒,國中讓頭尾完整,高中則專題處理,十二年有了一貫,不負期待。當然,針對細節,還是有可以討論的空間,也是必須召開公聽會,廣納各界意見的理由。

    歷史該教什麼?如果只是問「內容」,各方意見不一。哪一件事該教?哪一個人不能遺漏?立場偏向?都成了角力議題,也永遠無解。本文先從教科書可能的書寫和教學現場面對的問題來看內容。如國中的通史,把幾個時代放在一個概念下處理,的確減省了一些朝代細節。但大家都知道,一句課綱,可以變成好幾十頁的課文內容,如果教科書作者,依舊擔心掛一漏萬;選書者,依舊選擇「寫的最多者」,那麼市場競爭下,又走回老路,是老師們自苦,也是學生的災難。一本什麼都有的教科書,是蜻蜓點水,是進度壓力,也是知識辭典而已。

    再看課綱內容的邏輯瑕疵。高中必修課,在進入台灣史時,談「如何認識過去?誰的歷史?誰留下的史料?誰寫的歷史?」;在「台灣與世界」單元裡,談「為何要學世界史?」;在「中國與東亞的交會」中,則是討論「為何要在東亞歷史的脈絡中討論中國?」。想問的是,既然已經討論為什麼要學歷史?為何還要再增加一節「為何要學世界史?」依此類推,不是還會需要問:「為何要學台灣史?」、「為何要學中國史?」。

    又,「當代臺灣的政治外交的變遷」該章分4節:1.中華民國統治體制的移入與轉變、2.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、3.臺海兩岸關係的衝突與變動、4.臺灣的國際地位與外交困境。依層次分類來看,第2節的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,是否應該列入第一個主題~中華民國統治體制下的作為之一?

    再,國中課綱的「台灣與多元世界的互動」此章分3節:1.歐洲的海外擴張與傳教、2.美洲和澳洲的政治與文化、3.近代南亞與東南亞。其中澳洲的出現,有何特殊考量?因為南島語系?因為台灣目前移民頗多?如果全面關照幾大洲,何以沒有非洲?沒有西亞(中東)?

    此次高中課綱,最具創意的是,在每一章下,多列一節「歷史考察」,說明探究的方向,如「從主題BCD挑選適當課題深入探究,或規劃與執行歷史踏查或展演。」又在普通高中加深加廣選修課中,有2學分的「歷史學探究」,揭示:「本課程強調從具體案例中,透過相關歷史資料的閱讀、整理與分析,學習甚麼是歷史證據、歷史事實是如何建構的,以及歷史解釋是怎麼形成的,並探究歷史敘述中的觀點問題,及其所產生的爭議。最後,希望學生可以運用相關的歷史資料,規劃、執行合乎不同時代的歷史類作品創作與展演,或進行歷史類小論文的研究與撰寫。」欣見歷史學探究受到如此重視。不過,從其後列舉14點的「參考實例」說明看來,又不免擔心,落實在教科書和教學中,是否大家認知的探究方法是類似的?如果仍以講述理論為主,豈不枉費課綱制定者的苦心!

    舉英國提供給13歲學生《歷史是什麼?(七年級)》(S.H.P系列)的教材為例,看英國教科書如何提供歷史探究的案例:此書依歷史學科欲達成的核心能力分為7章:[1]

  1. 時間區:他們屬於什麼時代?以英國的歷代服裝、房舍與分期配對。
  2. 證據區:田野中的遺骸。以考古遺物推敲事件發生的可能。
  3. 歷史解釋區:英王李察三世是個邪惡的謀殺者嗎?
  4. 為什麼區:他們為什麼移民美洲?
  5. 歷史意義區:納爾遜真的如此意義重大嗎?
  6. 同情的理解區:初抵不列顛,它是什麼模樣?以二戰後牙買加移工進入英國的種族問題為例。
  7. 進步區:總評學生對歷史認識的進步。

    值得我們學習的是,每一章的大量圖片、史料、活動、問題、作業和大觀念。以第4章「他們為什麼移民美洲?」來看,課文內容以6格漫畫呈現真實人物的背景資料和移民的理由:2名貴族各自因為支持或反對國王而移民、一個犯罪被流放的女孩、一個尋找新天地的貧窮家庭、從非洲運來的黑奴、探險軍官與印第安公主的故事和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。學生讀完這些資料後,必須將時間排到數線上,將發現這些人物的移民時間跨越200年。接著,讓學生整理移民的可能原因和分類,並討論還有什麼原因未列入?最後,再出現清教徒在船上的第6張漫畫,對話已經改成以上6則漫畫裡的所有可能,提醒學生,一艘船上如此多人的移民理由是複雜的,也是立體的。

    看課綱「參考實例」第5點提出:「歷史上有哪些女性領袖?這些女性領袖的作為是如何被書寫的?歷史上有哪些女性權利曾經被提出,它們又是怎麼被實踐的?在爭取女性權利的過程中,國家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?」這樣的議題,英國教科書會如何探究?

    仍以S.H.P.為例,「發現過去」系列的《文藝復興》,一整本書只談文藝復興,但涉及的範疇,是整個14-16世紀的延續和改變,內容有藝術、建築、醫學,更討論印刷術是否真的影響了文藝復興。全書目錄如下:[2]

  1. 導引,何謂文藝復興?
  2. 什麼改變了?15世紀的義大利/李奧納多.達.文西:一個文藝復興者嗎?/藝術如何蛻變?/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如何創作?/文藝復興人像藝廊/佛羅倫斯之旅:建築如何蛻變?/文藝復興時代女性的角色為何?/健康和醫療有進步嗎?/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嗎?
  3. 文藝復興如何且為何傳播?
  4. 歐洲其他地區有文藝復興嗎?
  5. 文藝復興的傳播沒有仰賴印刷術嗎?
  6. 為何文藝復興開始於義大利?
  7. 結論:文藝復興帶給我們什麼?

      全書64頁,圖片佔了2/3,每一張圖片都是有意義的比對或提問,如第一章導論,以四張中古人的觀點,比對文藝復興時代的觀點,有趣且可討論的對照。例如對胎兒認知的改變,用以下這兩張圖,進行中古到文藝復興異同的比較,體會從「常識推測」到「眼見為憑」的劇變。

IMG_3998.jpg

(圖1:中世紀對子宮內胎兒的認知。"文藝復興"P.6)

IMG_3997.jpg

(圖2:文藝復興時代,達.文西解剖後所見。"文藝復興"P.7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至於「文藝復興時代女性的角色為何?」這一節,用了幾段資料,分別看到不同階層的女性:有女奴、世家婚禮、商人妻子、女性贊助者和女藝術家等。除了女奴的忙碌,也同時看到他們眼中的富有家庭;貴族富商家的女性妝奩上,見當時婚禮的儀式與奢華。中等人家的商人婦女,則透過從數百封家書篩選的幾則資料,理解佛羅倫斯的生活和看重的價值。每一則史料都有提問後,以一個「活動」總結:「在一張紙上分成三個表格,把三位婦女的生活做出重點,例如,社會地位、孩童時期和婚姻、受教和工作。有何證據顯示,她們3位的生活受到文藝復興影響而改變?

    面對課綱的改變,提出他山之石,殷切盼望改變的是歷史教學的方向,而不只是內容。

 

[1] Ian DawsonWhat is HistoryY7》,John Marry,出版2003-2011年。S.H.P.為英國的學校委員會歷史科計畫。https://www.amazon.co.uk/What-History-Year-Pupils-Book/dp/0719579619

[2] Rose BarlingValerie BoyesThe RenaissanceDiscovering the PastSeries EditorCollin Shephard ( DirectorSHP)Hodder Education (An Hachette Uk Company ),出版1995-2013年。https://www.amazon.co.uk/Renaissance-Discovering-School-History-Project/dp/0719551862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