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禮414

1資料一:[某皇帝初期尊佛,但司徒崔浩崇信道教,因此皇帝改信道教。並因懷疑佛教叛亂,於是破佛像、焚經卷、殺僧尼......]資料二:[某帝起初信佛,後猜疑佛教徒叛變,有意廢佛,展開佛道爭辯。最後決定廢佛道兩教,但只命令沙門還俗,其實有滅佛立道,北方佛教一時絕跡。]資料三:[某帝不喜佛教,即位後開始廢佛,破壞佛寺,命令僧徒還俗......]
對於此三則資料的解釋,何者正確?

:係指毀棄佛教信仰的皇帝們的事蹟

請問選項[係指佛道不相容的情況]是不是兩者在自然的情況下發展(沒有官方介入)產生排斥的話才符合此敘述?
是。佛道爭取信徒,當時鬥爭厲害。有時借用皇帝的信任,消滅對方。資料一是北魏太武帝毀佛,資料二是北周武帝毀佛道,資料三世唐武宗毀佛,在佛教史上稱為三武之禍。


2
某代建立大一統政權後,施行[焚毀不當書籍][嚴厲處置批評國君施政的官員],學者解釋這個作為是[已經無法再忍受_____情況的表現]
空格處應填哪個選項?

:官僚系統挑戰王權

請問批評國君施政的應該不只有官僚系統吧?
沒錯。看資料,應該是秦始皇的焚書,並不准文人批評時政。反而官僚體系不敢。


3
某皇帝[實行統一貨幣,鑄五銖錢,實行均輸法、平準法,財政收入大增][打擊匈奴,使匈奴遠漠北,保障河西走廊安全][促進陸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]。請問下列何者是此人的作為?

(A)
廢封建,行郡縣 (B)編戶齊民 (C)獨尊儒術 (D)尊王攘夷

[中西文化交流]可知此人是漢武帝,可是他有[統一貨幣]?而他有沒有繼續施行[編戶齊民]?
有,五銖錢。編戶齊民,自戰國至今,皆是。
秦始皇也有沒有[打擊匈奴,使匈奴遠漠北,保障河西走廊安全]?
前者有,後者無(張騫才通西域)。


4
唐代時國際貿易興盛,也有[主宰]國際關係的情勢。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
:這是一種維持國際社會秩序的體系

請問選項[此種國際體系的成立與打敗匈奴有密切關係]錯誤,是不是因為匈奴已不是唐代的邊患了?
是。南匈奴已經混血於邊境,成為五胡十六國之一,北匈奴向西遁走,不知去向。唐朝初期主要外患是突厥,中期以後是回紇、吐蕃、南詔。


5
資料一:[隋唐時代,朝野有名氣的人物中,鮮卑族的子孫十佔六七,這時還要辨別氏族出生已經沒什麼用了。]
對於此變遷何者為真?
資料二:[從五胡亂華至隋唐,極盛一時的匈奴、羯、氐、羌、鮮卑突然不見]。對於此變遷,何者正確?

:胡漢經過長時間對立,不斷接觸而逐漸融合。

既然已經融合了,為何資料一還會強調鮮卑族的比例呢?
胡人已經融入漢文化中。比例只是告訴你融合得很多。


6
西周初期與戰國時期的[],何者為共同點?

:兩者都有為政府作戰的義務

戰國時期的士不是知識分子嗎,怎麼還會要求他們打仗呢?
戰國以後,人民有當兵義務,士也是人民之一。不過,戰國後談士,的確已經只指知識份子。


7
司馬炎是憑藉大世族勢力篡奪地位的嗎?不只是因為外戚這個身份容易達成目的?
都是。


8
都江堰的建造顯示何種意義?

(A)
當時秦國已有開鑿運河的能力
(B)
土地私有制形成
(C)
交通線四通發達 
(D)
商人大財團的興起
(E)
農業技術進步

:AE

請問A選項和都江堰有關嗎?

有。
又,都江堰的建造和商人大財團有關係嗎?
沒有。是韓國派遣名叫鄭國的人,協助秦國修渠,以延後秦國攻韓的目的。修渠的都是使用民力,此為官方工程。


9
同是分裂時期的春秋戰國與魏晉南北朝的比較,何者正確?

為何[兩者皆是中原民族與外族不斷融合的時期]正確呢?春秋戰國竟有和外族融合?
春秋戰國:華夏+四夷(蠻夷戎狄)=漢人

魏晉南北朝:漢+五胡=唐人


10
中國古代出現某兵制:[此制是______時期出現的一種私人武裝中央化的軍事管理制度,這種辦法不僅增加朝廷實力,且使胡漢兵制逐漸融合。]下列敘述何者為真?

照這樣看來,這是在講西魏所創的府兵制。可是答案是[為了有效運用人力而寓兵於農]。寓兵於農不是到唐朝才改良的嗎?還是說此題目把西魏和唐朝的府兵當作同一個制度?
他錯,你對。


對不起我讀了三省制後就差點忘記它們的原始意義了!老師講的我都還記得!
沒關係。我知道你很認真,也知道一下子接收太多,消化不易。


上一次提到[八世紀時,該城位於歐洲和亞洲的必經路線......]答案是(A)撒爾馬罕!是因為它就位於歐亞之間嗎?

抱歉,我忘了歐亞的條件。這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城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