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像連續劇的寶萊塢產品~蒙兀兒最強盛時期皇帝阿克巴(即大帝)的執政傳奇。
俊男美女不在話下,而是那長達3時30分的鋪陳,豔麗目不暇給~音樂、色彩和說故事的能力,
一如《羅摩衍那》(羅摩的傳)、《摩訶婆羅多》(偉大的婆羅多族)史詩的冗長與壯闊。
最喜歡印度電影中的音樂,傳統古典又現代搖滾,鼓聲震撼。
最動人的幾處:
皇帝大婚時,伊斯蘭蘇菲教派的吟唱,以愛意對阿拉傳達最直接的敬拜,伴隨臉上動人的虔誠,旋轉再旋轉,昂揚悠長的歌聲,引動天上的神光,讓阿克巴也情不自禁的舞著...
皇后歌頌印度教黑天大神的清亮女聲,又是另一種宗教儀式的感動。信阿拉的皇帝,寬容的答應尚未圓房的皇后可以在宮中拜自己的神。
萬民謳歌的場面,十足展現當年蒙兀兒的氣魄,也呈現印度多元族群的面貌。
見到印度王宮貴族的不同習俗,面對自稱是帖木兒後裔的入侵者,有擁戴、有對抗、有勉強應和者,而聯姻的公主就是諸侯國無奈選擇之一。只因為編劇著墨兩人終於雨過天青的愛情,不容易聯想到遠嫁異族王昭君式的悲情。
這部電影回到過去擷取宗教族群彼此寬容的時代(阿克巴征討諸侯時的手下留情和取消崇拜稅的宗教寬容),對應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沈恩《好思辯的印度人》書中振臂疾呼的議題是一致的。今日印度自從獨立以來,面臨狹隘的印度教復興運動新掀起的族群仇恨,媒體報導一樁樁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的爆炸還擊,有心人士開始在書本、演講和電影中教育大眾~寬容是我們繼續生活的唯一出路。
《1895~乙未》,《南京、南京》,皆如是。為這些有心人士的努力喝采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