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有歷史文化的城市,總有一條偉大的河流:
巴黎有塞納河,倫敦有泰晤士, 台北有淡水河,Ljubjana 有 Ljubjanaica River 。
Illyrians(伊利里亞人)是巴爾幹半島最早的居民,400B.C.時被蓋爾特(Celts)人包圍,羅馬帝國在此建立Aemona軍營。
5世紀時被蠻族摧毀,12世紀才重見於歷史書寫中,13世紀 Ljubjana成為移民的小鎮。
1849年在奧地利的統治下,第一條鐵路進入此城市。二次大戰後,成為Slovenia最重要城市,由城堡山護衛。
沿Ljubjanaica River河岸的兩排建築,是1895地震後的重建。屋在水邊,人在橋上,城市與河流聲息相依。
龍橋上的西方飛龍,不同於東方式的吉祥物和降雨神,反而是噴火的。
希臘神話中的Jason 找金羊毛時,殺掉守護的巨龍,並和 Medea結為連理。
但真實的愛情故事沒有童話的夢幻,Medea因為Jason移情別戀,手刃二子作為報復,自己也陷入瘋狂。
這是希臘三大悲劇作家Euripides 分享世人的故事。
另一個美麗的傳說是,當未嫁女上橋,龍會為她擺動尾巴。
又因為噴火,當地人暱稱他為岳母。
1901建橋。因為1895地震之故。
舊橋建於1819,橋身寫著被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時間1848-1888。設計者也自維也納畢業。
新建時,為歐洲最早的水泥橋、且沒有任何支柱支撐此拱。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Ljubljana
Ljubjana 的市徽,在盾形徽章裡有 Ljubjana 城堡,上有一隻護城的飛龍,象徵力量、勇氣和偉大。
孕育 Ljubjana 的Ljubjanaica River 是 Sava River的支流。沿岸的黃、紅、白色宅第,與藍天、樹影、綠河對話。
河岸市場仿羅馬柱式和拱窗。
開放時間:週一~週五7時到16時,週六則縮短2小時。
一對痛苦的情侶嗎?另一新橋前,不知未來該邁向何方?
半人馬(Centaur)的俯首沉思和紅綠人的仰天長嘯,神與人的交鋒。
市集裡,一頭販賣鮮奶的乳牛機器,神奇的讓我們神遊農場。
投幣後,出現一玻璃瓶,讓你迎接奶與蜜。
慷慨的嘉文,買給眾人輪流品嚐,畢竟,若人手一瓶,善後難了。香甜的街飲,增添旅遊的興味,貼近當地生活。
Ljubjana 街頭一門~門上的鮑魚形裝飾,就是典型巴洛克風格。半圓門拱+柱子=帕拉迪歐式(Andrea Palladio)
生於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,Palladio融合希臘古典各種柱式,寫下建築四書,成為日後建築家學習的典範。
尤其18-19世紀歐洲出現帕拉迪歐主義風,沉迷於他的建築建言。
如半圓拱,本是古羅馬式,但Palladio在拱上加拱心石,除了加強固定的功能,也增添裝飾的機會,此處即以人頭像,連接鮑魚飾。
雕像也是Palladio用來轉移視線的焦點。
又,對稱的和諧美,是文藝復興最重要的元素,而巴洛克加以扭曲、變形、誇飾。
此門的拱心石有愛奧尼亞漩渦柱頭的風格。
走在市中心,任何角度皆可見到的聖尼古拉斯主教座堂(Cathedral),比church等級高,表示此城市有主教,且是該區最重要的城市。
此教堂的明顯目標為綠頂雙塔(另一塔在照片右上方),方形塔樓對稱存在,搭配八角形塔頂。
本建於13世紀,屬於剛從黑暗中古脫離,找回一些羅馬建築技術的仿羅馬式(Romanesque)時代。但14世紀遭祝融之災,改成哥德式,蓋好沒多久,又遭火災。此後被土耳其統治。直到18世紀初,才改建成現在的巴洛克樣式,加上兩邊的洗禮堂,平面結構呈現拉丁十字
形,即下圖左方的長寬不同的十字造型。這必須進入教堂內部才能感受,或看平面設計圖。
左圖:拉丁十字和希臘十字。左為羅馬公教(天主教)使用,右為希臘正教使用。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DnggqT.THCia5hjAuWjW6WA-/article?mid=1047&sc=1
右圖:拉丁十字平面設計圖
http://mybluebaby.i.sohu.com/blog/view/31497947.htm
巴西利卡式的向前集中的祭壇,與中間長廊、左右手臂,組成拉丁十字。
天花板上的聖經畫,模仿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教堂的傑作。
色彩艷麗,是所有教堂的必須。
廟宇的輝煌,吸引一般大眾,為不識字的他們說說神的故事。
6位歷代教宗守護著耶穌的屍體,金黃色部分是門把。
右圖:1世紀時北義 Aquileia首位主教 Saint Hermagoras 的執事。
右圖:手拿樹葉的聖人St. Fortunatus,Saint Hermagoras 的執事。
通常兩人一起出現在同一畫面上,如下圖
左為 Saint Hermagoras ,右為拿樹葉的 St. Fortunatus。
有趣的是,當時只知拍攝,回來查閱資料方知意義~這是旅行與遊記的藕斷絲連。
寫神學大全13世紀的 Saint Thomas Aquinas,著名的唯名論者,承襲亞里斯多德的經驗主義。
此處寫他的另一個身分~天使般的醫生。
左圖:此門的破縫式三角楣,再度宣示它的巴洛克風。覆蓋其上的鐵絲纏繞的蕾絲棚,應是近代的產物。
右圖:門上的畫面,仁慈的教宗正俯瞰眾生,給予天主教徒精神上最大的慰藉。
古建築的街頭,纍纍石塊,堆疊出今人的咖啡情懷、隨處的悠閒。
巴洛克式噴泉Hercules Fountain,雕梁畫棟,如華人聚集區的水井一般,是生活的中心、召喚著歐洲市民。
Hercules 就是完成12項艱險任務的宙斯之子。
噴泉前方就是Ljubjana市政廳,18世紀初重建時,採用帕拉迪歐主義,下方的連拱不超過3個。
市政廳與噴泉,眾人聚集處,也是聽取市民意見的最佳處所。
可參觀的市政廳,毛石砌的入口,Palladio的配件之一。
市政廳內彰顯拜占庭帝國國徽的雙頭鷹,說明此處歷史的傳承,也說明18世紀它屬於大塞爾維亞(後來共組南斯拉夫共和國)。
只是1991他脫離南斯拉夫獨立了,塞爾維亞在內戰時,是他的敵人。
左圖:雙頭鷹常見於東歐國家的旗幟或國徽。 右圖:當Slovenia仍是南斯拉夫一員時的國徽。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F%8C%E5%A4%B4%E9%B9%B0
市政廳內,有18世紀的周邊地圖。
市政廳內壁上的畫,描繪土耳其入侵的鐵蹄。
穿梭在古老的拱廊、巷道,時間不再設限,當時走在街頭的人們,想些什麼?
河岸咖啡,垂楊掩映。
三重橋(Tromostovje)和遠方的聖方濟教堂在河水裡交會。一座舊橋,兩邊各加一橋鞏固,形成三重。
聖方濟教堂,或法蘭西斯肯修道院。山牆座上的各種捲曲,標準巴洛克風格。
St. Francican 的確是全世界天主教喜愛崇仰的對象之一。
補鞋匠橋(Cevljarski most)。
Valentin Vodnik(1758-1819) 雕像(1898設),在Vodnik 廣場。
他是啟蒙時代(18-19世紀) 第一位用 Sloveian 語(當時隸屬哈布斯堡王朝) 寫詩者,也是天主教教士和旅行者。
他的詩生動簡潔,曾被納入民謠中傳唱。1809年,當拿破崙入侵時,他也曾讚送過這位帶給下層民眾自由的革命之子。
但1813年,重回奧地利統治時,無法再任公職而退休。
2008年慶祝他250歲生日的紀念幣上寫著:
"No daughter no son, to come after me, enough memory done, my songs sing of me."
位於市中心的 Prešeren廣場的 Frances Prešeren (1800-1849)雕像,
這位 Slovenia 最重要的詩人,曾受 Valentin Vodnik 提攜 。
愛上小他20歲的富商之女(雕像後方),加上好友詩人的驟逝,而有十四行詩集的出版。
這部詩集的十四首詩的第一個字母,組合起來就是Primicovi Julji (女孩名字),
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的故事,縈繞在 Ljubjana 城裡,在 Slovenia 人心中。
他的祝酒辭((Zdravljica,1844),成為國歌。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A5%9D%E9%85%92%E8%BE%9E
他的肖像則出現在1000元紙鈔上,背面是祝酒辭的手稿。
http://ybnotes.com/banknotes/Europe/Slovenia/6080.html
捷克有詩人總統,西班牙詩人也在鈔票上,何時我們的鈔票上才會展現文化?
雕像下方兩邊浮雕浪漫手法,或許是兩位主角的悲劇戀情吧...
雕像後方的建築,黑色的屋頂,像個覆蓋的碗,是17世紀 Francois Mansart 的設計,
常見於巴黎,如羅浮宮和凡爾賽宮,稱為法國曼薩爾式。
此區在1895的大地震被摧毀,由名建築師 Jože Plečnik(1872-1957)重建。
趕上1890-1910新藝術(Art Nouveau)的時髦,建了Hauptman House(左方充滿裝飾花紋的建築)。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thomasroland/4974836592/(此圖可以清楚看到裝飾紋)
1903年,也是地震後重建的百貨藝廊。簡潔的、幾何式的線條,稱為現代風格,更是新藝術的傑作。
流動的裝飾花紋像植物,也喜歡用火焰、貝殼紋、海藻,建材已經改成鍛鐵和玻璃。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6%B0%E8%89%BA%E6%9C%AF
欣賞建築之美,是另一門高深美麗的學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