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代西班牙(15世紀天主教王國~19世紀波旁王朝)

 

15-18世紀,哈布斯堡王朝,西班牙的黃金時代

    歐洲的政治聯姻,錯綜複雜。經常換不同國家的人當國王,人民則大體上不變。

    如中古後期的英法百年戰爭,就是因為英王是法國諾曼第公爵擔任,英王成了法王的附庸,引發戰爭,人民受苦。

 

    16世紀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Charles,因為從祖父母、外祖父母繼承,擁有歐洲和中南美洲廣大的領土。

    他同時是神聖羅馬帝國的Charles 5,也是西班牙帝國的Carlos I。因此,說西班牙語的人民,有了一個說德語的國王。

     (一世、二世的排行,是根據該國曾經有過的國王名字排列,所以前者不一定和後者有關,而且各國都有同名的國王,

     所以經常用暱稱區隔,如虔誠者路易、矮子丕平、鐵鎚查理、血腥瑪莉)

    因為廣大的海外殖民地,有墨西哥白銀、印加黃金、各種新奇物產,西班牙大帆船成為橫渡大西洋的霸主。

    在亞洲擁有菲律賓,還曾經營台灣北部18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 800px-Habsburg_Map_1547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哈布斯堡王朝1547年在歐洲的統治區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File:Habsburg_Map_1547.jpg

 

西班牙因為哈布斯堡家族家大業大的關係,也捲入歐洲各場戰爭:

1.尼德蘭(Nederland)80年戰爭(1568-1648):尼德蘭是低地國的意思,包括今天的荷蘭和比利時,此戰荷蘭脫離西班牙獨立。 

2.無敵艦隊征英(1588):號稱無敵的西班牙艦隊,遠征英國,考驗剛上台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,結果輕巧戰勝龐大,小小英國逐漸崛起。

3.30年(宗教)戰爭(1618-1648):為了政治權益,新舊教國家混戰,奠定今日歐洲各國的版圖。

  混戰的中心是神聖羅馬帝國(今德奧),因為帝國內的諸侯國,想脫離舊教的帝國,於是改信新教。

           Map_Thirty_Years_War-en.svg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混戰的歐洲,30年宗教戰爭

           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File:Map_Thirty_Years_War-en.svg

4.葡萄牙獨立(1668):上古和中古命運一體的伊比利半島,從此分成2國至今。

 

18-19世紀,西班牙波旁王朝,開明專制(光榮獨裁) 

西班牙的王室絕嗣,法國太陽王路易14的波旁王朝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都有繼承權,於是又引發一場各國混戰。

   1.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(1701-1714,英奧V.S.法西):

   法王路易14崛起後,到處發動戰爭,使法國擴展到自然疆界(如高山、河流),引發各國疑慮

   歐洲強國有個不成文的習慣,就是保持均勢。若強大的法國,又與西班牙連在一起,如虎添翼。於是為了西班牙王位開戰。

   法國最後仍然繼承王位,但規定不能與西班牙合併。因此,西班牙王從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,換成法國的波旁家族。

2.西班牙獨立戰爭(拿破崙兄約瑟為王,1808-1814):

  不斷的爭戰,使法國民窮財盡,1789年爆發了一場震動歐洲的民主革命。從君主專制、君主立憲到走向共和。

  屢戰屢勝的拿破崙崛起,法國不但打敗來干涉的各國,還向外擴張,建立拿破崙帝國。

  雖然,拿破崙自稱革命之子,也的確在所到之國,推翻君主、教士,

  但他仍然建立新王國,分封親人在各國為王。

  哥哥約瑟是西班牙國王。約瑟王打壓反抗的游擊隊,哥雅的名畫:槍殺,激起人們更大的憤怒。

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哥雅,1808.5.3槍殺

          http://geart.nhcue.edu.tw/ge_actions_effort.aspx?i=19

3.拉丁美洲獨立運動(1830年代)

  西班牙的獨立戰爭(又稱半島戰爭),是拿破崙失敗的原因之一,

  卻也是西班牙帝國瓦解的開始。跨海的中南美洲殖民地也趁機脫離西班牙而獨立。

 

4.民主革命(1868~1873)

  趕走了法國的拿破崙勢力,內部對復辟的波旁王朝依舊開明專制,也逐漸不滿,出現曇花一現的一年共和民主。

 

現代西班牙(19世紀第一共和~今)

1. 第一共和(1873-1874

2. 波旁王朝復辟(1874-1931君主立憲

   人們對民主政府的無效率,不能忍受。一年後,波旁王室再度登台。

   一如中國民主之初,魯迅藉由阿Q的口,說出廣大人民對革命的不解和惶恐。

3. 第二共和(1931-1939西班牙內戰(19361939

  一次大戰後,在世界經濟恐慌下,西班牙再度出現民主第二共和,由興盛的左派人民陣線組成。

  在野的右派國民運動領導人佛朗哥將軍,得到德、義法西斯黨的支持,向政府進攻,內戰開始。

  當時,世界左派當道,國際義勇兵來到西班牙支援政府軍,其中不乏國際知名人士,如海明威。

 

  向左走?還是向右走?在許多新興民主國家中成為內戰的主因。都為了拯救國家,實現理想,也為了奪權。

  中國境內左派的共產黨,與孫中山逝後走向右派的國民黨內戰,和西班牙相反的是,

  中國的政府是右派,在野的共黨受到五次圍剿,2.5萬公里長征,避處延安。

   直到對日抗戰,才貌合神離的對外抗日、對內爭戰。

  佛朗哥政府最為左派人士詬病的是,在巴斯克地區的格爾尼卡村莊,進行對平民非戰區的大轟炸。

  人在法國的畢卡索,以立體派的切割畫面,向佛朗哥抗議。

         File:PicassoGuernica.jpg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畢卡索,格爾尼卡,1937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File:PicassoGuernica.jpg

4. 佛朗哥獨裁(1936-1975:長槍黨,反共法西斯

    內戰的結果,佛朗哥與右派的長槍黨合作獲勝,二次大戰期間,西班牙並未參戰,保持中立,但以反共為名,撲殺異己,執政30年。

5. 波旁復辟(1975-今):君主立憲。西班牙工人社會黨、人民黨輪流執政。

   佛朗哥死後,人民選擇支持波旁王室復辟,國王為虛君,真正掌權為內閣。

   西班牙工人社會黨、人民黨輪流執政。

 

    Map of Spain 

           今日西班牙自治區(黃色字)與首府(紅圈)。

           http://www.lonelyplanet.com/maps/europe/spain/  

 

 

 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中文譯名,17自治區

  中部的自治區~卡斯提爾-拉-曼卻,就是西班牙的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寫作的場景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http://www.sengoku.cn/bbs/article-171649-2-1.html

 

瀏覽西班牙各區,風情各異:

1.     阿拉貢(亞拉岡)自治區:似西歐

2.     加泰隆尼亞自治區:似南法(蔚藍海岸)

3.     安達魯西亞自治區:地中海風情

4.     阿斯圖里亞斯自治區:蓋爾特文化 

 

西班牙的莎士比亞:

 塞萬提斯(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,1547-1616)

 推薦~.吉訶德(Don Quijote,1605),中譯版本:屠孟超譯,杜雷插畫,遠流四本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單兆榮 的頭像
    單兆榮

    單兆榮(丹楓小筑)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