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新教(Protestant),在1517年以後,逐漸廢棄教士和教堂,不透過外在形式,改由個人見證信仰;
羅馬公教(Roman Catholic),在1517年後,更戮力凸顯教堂的神聖,以巴洛克的繁複裝飾,區隔新舊教的外貌。
南歐在新舊教競賽時,繼續留在羅馬公教(明末耶穌會士的翻譯,華人習稱天主教),中北歐則改新教者多。
義大利在教皇腳下,法國介入教皇之爭,西班牙國王護教心切、蘇格蘭愛爾蘭也以舊教持續抗衡英格蘭的新教。
於是,在西班牙,我們一路看到美輪美奐、令人咋舌的教堂和修道院。
更特別的是,在摩爾人已經雕梁畫棟的清真寺裡,再競賽似的增添天主教的奢華。
信徒如何表達對神的景仰,形式是最容易呈現的,
人們有一個可以棲息靜默求助的地方,有一個可以崇奉神的地方,有一個可以與其他信徒分享感動的地方。
將自己卑微的收入裡,抽出1/10(什一稅),是最大的禮讚。
捐獻源源不絕,除了救助貧苦,就是蓋廟建醮,西班牙天主教徒如是,西班牙摩爾人亦如是。
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蒙塞拉特(Monserrat,鋸齒山)修道院,隸屬本篤教會(Benedict)。
哥德式的交叉拱頂,仿羅馬式的巴西利卡(basilica)大廳,
從11世紀開始,歷屆的加持,她也有雕梁畫棟的巴洛克。
進教堂時,正有一兒童合唱團以聖歌讚頌。
其實,Monserrat修道院自己有非常專業且歷史悠久的男童合唱團(昔日為修道院的輔祭者)。
遠方祭壇上的雕像,非常特別,是黑色聖母(無獨有偶,台灣也有黑面媽祖),
The Moreneta(dark woman),是因為雅歌(Song of Songs)說,聖母是黑色的、美麗的。
修道院,必隱藏於深山裡,本為清修;但山勢雄偉,也成了戰亂時兵家必爭之地。
聖本篤清規~貞潔、安貧、服從,安定了中世紀亂世許多靈魂。
此教會的修士,遵守靜默的戒律,但也歡迎訪客,鎮日裡忙著教育文盲的中世紀教友。
詩人描繪Monserrat:金色一瞥,天使鑿出山勢,送一座宮殿給你。
奇偉的山,海拔1236公尺,是火山爆發後的Cappadocia地形,
最壯觀的在土耳其,各地以她為名,我們搭過熱氣球,在天上遨翔1.5小時。
纜車載遊客,一步登天。她也是中世紀虔誠信徒的朝聖之路據點。
當地旅遊書上的地圖,可見此修院建築全貌。
1,以聖.傑羅姆(Saint Jerome)命名的路。
16世紀文藝復興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(Caravaggio,名字也是米開朗基羅),開啟巴洛克畫風。
此博物館藏有他1605-1606年的名畫:懺悔者(penitent,或書寫者),聖.傑羅姆。
卡拉瓦喬的處理,以真實人物的情緒浮誇,讓聖者也有人性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sYor1Q04FM
聖.傑羅姆,四世紀的飽學神父,
將希臘文聖經翻譯為拉丁文的第一人,此版本成為中世紀的精神糧食,所以此畫名:書寫者;
又因他曾犯下縱慾之罪,以隱居沙漠、鞭笞自己的方式,自我懲罰,所以這幅畫也稱悔罪者。
他在有名的書信中,強調女子貞潔勝過一切,開啟修士禁慾主義之風。
偏偏卡拉瓦喬的畫法,是欲望的、人性的,想來芭蕾舞劇正是詮釋沉鬱、激情、巴洛克的卡拉瓦喬。
靜待13日觀賞後,分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