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7-10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

 

 文/南女H27(197463單兆榮    1110707

 

固園女傑

 

    固園第一代有「二雅」黃欣、黃溪泉兄弟,都是日治實業家、
漢學共勵會創辦人;第二代也有固園「新」二雅,黃天橫

(黃溪泉二子,民俗活字典)和黃天驥(黃欣四子,名詩人黃靈芝)
堂兄弟。固園的一甲山水,也孕育了才女,世家女子良緣,自然是乘
龍快婿,方能匹配。就從兩代南女人,如何撐起成功男子和自己的一片天。

 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 

 

圖表 1固園內的兩棟洋房,住著黃欣、黃溪泉兄弟一家人,同年齡的堂兄弟姊妹,
都會有兩兩相似的服裝
(紅色數字標示),排行的稱呼都是依照年齡,非家庭排序。
後排最左抱孩子者
-黃溪泉(1891-1960),中坐為黃溪泉夫人蘇添愿(,
可能抱著黃瓊華(1930-黃溪泉六女),右邊站的男孩是日後博學聞名的黃天橫
(1922-2016黃溪泉次子)
再右邊的母親為黃欣妻子郭命治(-1945)。黃欣不在這張全家福中。

1黃天民(黃欣長子)2黃天縱(1915-1987黃溪泉長子)、2和3之間是黃婉華(1914-黃欣三女)
3黃阿嬌(1912-1988黃欣次女)4黃荷華(1913-2007黃溪泉長女)
5黃端華(1916-2008黃溪泉次女)6黃京華(1920-2015黃溪泉三女)、5和6間是黃菖華(1921-1945黃溪泉四女),
7黃棠華(1925-2010黃欣四女)8黃德華(1924-黃溪泉五女)
最右邊站立女子為黃灼華
(1909-1987黃欣長女)

 
 

律師妻子黃灼華

    黃欣長女黃灼華(1909-1987),日治台南一高女補習科[1]6(1927)
日本明治大學。黃欣與秀才區長楊鵬搏,不但是南社詩友,
也是台灣輕鐵株式會社的實業夥伴,娶了老師的女兒商涼,
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
(可教小學)。他們的長子楊必得,
是日治台南一中
(國府後改為台南二中)少數的台籍學生之一,
升學總督府國語學校,再讀京都大學法律科,繼承父業。
灼華在日本時代女子學校習得的各種學問、修身、禮儀和家務課程,
是相夫教子的最佳利器。

    灼華的兩個女兒也都是省南女畢業,足見家教成功,有女傳承。
長女楊杏芬
(H21949),台大外文系,夫婿為溫錦榮博士;
次女楊杏仙
(H41951),台大經濟系,夫婿謝聰讓是台大農化系高材生
(台大農化系有當年論文封面)芝加哥大學博士。
楊家姻親還有板橋林家庶務長許丙。

 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 

 

圖表 21941以後日治台灣教育系統圖,此表呈現國民學校,而非公學校、小學校,
顯示已是戰爭時期,學制的完整也是逐步形成。
(圖源維基百科)。本文學姐們都是
1922日台共學後進入高等女學校,所以此表大體可借用。紅色框起處可見,
台南一高女與二高女,是小學
6年畢業後,讀高女4年,可再選補習科一年,
就是黃灼華、黃阿嬌姊妹的選擇。
1928年創立的台北帝大只有一所,要繼續升學,
因此富有人家子女赴日留學,反而比在台灣選擇多。

 


[1] 日治高女3年後,加上補習科1年,再經三個月的實習,就可以當小學老師了。

 

俳句作家黃阿嬌

    黃欣次女黃阿嬌(1912-1988),日治台南一高女補習科第9(1930)
東京的女子英學塾
(今日的津田塾大學)第一名畢業。該校是1900年由
日本留美小學生
津田梅子學成歸國所創,提供當時女子更高階的教育機會,
強調女子與男子同為社會中間,應該積極參與社會事務,除了專業知識、
才藝修養,更要學生自己拓展國際關係。因為此項辦學重要成就,

津田梅子將於2024年成為日幣5000的肖像。[2]

     在此學校的新學風下,黃阿嬌以優異成績畢業,視野必不同凡響。
相夫教子之餘,也是日文俳句才女,曾參與台北俳句會
(1970黃靈芝創)
和東京春燈俳句會(安住敦創)的寫作,筆名「候鳥」,與弟弟名詩人
黃天驥
(筆名黃靈芝,1928-2006,獲日本旭日小綬章賞)的作品,
共同收錄在《候鳥、靈芝合同俳句集》中。阿嬌嫁給台灣第一位
社會學博士陳紹馨,台大教授,經典論述是以台灣為研究中國文化變遷的實驗場。
陳紹馨的父親陳定國是汐止街長,台北州協議員,也是成功實業家。讓夫婿無後之憂做研究,阿嬌也當仁不讓。

 

    培育優秀子女,母親更是最大功臣!長子陳學潛,哈佛植物學博士。
長女陳清清公衛和三女陳光華社會學的專業,都承接了父親衣缽。
陳清清,美國公共衛生碩士,回國後在台中人口統計中心研究
2年多,
協助
1971年推展的「兩個孩子恰恰好」家庭計畫。
原來我就是這個計劃的受惠者之一,努力遵循「三三二一」口號

~婚後三年才生第一個孩子,過了三年再生一個,兩個孩子恰恰好,
男孩女孩一樣好
 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 

圖表 3 1984黃阿嬌(候鳥)與弟弟黃天驥(靈芝)合出的俳句詩集,收錄在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。
題字者為黃欣三子黃天育
(1921),阿嬌的弟弟,日治南一中、明治大學畢業。

 

[2] 今年(2022)成為熱播日劇《津田梅子-成為鈔票圖案的留學生》主要描繪人物。
津田塾大學歷史
https://www.tsuda.ac.jp/aboutus/history/index.html

 

輾轉異地的黃婉華

    黃欣三女黃婉華(1918-2003),日治台南二高女S11(1935)
東京洋裁專門學校
~杉野Doreme女學院(Sugino DMJ College)
1940年嫁給京都帝大法律科蔡西坤,夫婿考上司法官,派往滿洲國受訓[3]
新婚的她,勇敢的帶著隨身婢女遠赴東北新京
(今瀋陽,滿州國首都)
夫婿受訓完,又隨之前往錦州上任。在東北的
5年期間,曾到上海
「南洲洋行」探視經商的父親黃欣。二戰後,滿洲亡國,再度輾轉各地,
準備回台。正值生產第三胎又得產褥熱,所幸終能在上海等待登船。
回台後,母親已過世。
1945年戰爭帶來的流離和傷痛,
婉華唯有堅毅方能撐持整個家。
長子蔡昌孝、長孫蔡重慶,都取得日本博士學位。

 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
圖表 4:黃婉華畢業照,台南第二高女S111935年。
日本時代女子學名會加上「氏」字,戰後國府則取消。

 

[3] 日本在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扶持的滿州國,需要懂得漢語和日語的台灣日本籍民。

 

醫師娘黃棠華

 

    黃欣四女黃棠華1925-2010,南二高女S19(1943)畢業。
嫁給
黃欣的南社詩友~漢醫嚴煥臣之子嚴克昌。夫婿東京醫専畢業後,
回台開業。二戰末期,「疏開」
(避難)到學甲時,與妻子一路細心
照顧岳母郭命治。棠華的長子嚴宜慶,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,
留學美國,工作於紐約,不幸
1999年比母親早逝。
長女嚴宜敏,省南女畢業
(H211968),台北醫學院牙科,
再到日本進修「兒童牙齒矯正」。孝順的她,返台定居照顧年邁的母親,
棠華有孝女同為南女校友,醫學專業傳承父親。

 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 
圖表 51914年元旦,南社嬉春圖,像化妝舞會般的角色扮演。時髦的一群文人雅士,
背景固園黃家,是台灣三大詩社南社的詩會地點之一。
1黃欣(穿綁腿褲,扮兒童)、
2黃溪泉(扮和尚)
3漢醫嚴煥臣(扮護士)4翁俊明(扮和尚)5連橫(穿鳳仙裝,扮貴婦)
 

官夫人畫家「林」荷華

    黃溪泉長女黃荷華(1913-2007),日治台南一高女(F10[4]1930)
畢業當年
317(日本學制3月畢業[5])就由伯父黃欣帶著,
與大一歲的堂姊黃阿嬌
(多讀了一年補習科,所以同年畢業,
和其他同時畢業的校友,一同搭朝日丸,繼續留學日本。
黃荷華選擇的是
東京女子美術學校,成為台灣學西洋畫第一人,
為戰前該校
30名台籍學生之一。與夫婿林益謙(治警事件林呈祿獨子)
東京帝大法律科畢業,兩人在東京結縭,是當年少見的自由戀愛。
丈夫回台擔任曾文郡守,東方出版社董事長,身為官夫人的她,
低調化名「林」荷華,以〈殘雪〉、〈自畫像〉分別入選
19331936兩次台展,
可說是另一個陳進
[6]。大伯黃欣也畫西洋油畫,
先生林益謙戰後參加廖文毅的「台灣再解放聯盟」,

1953年舉家移民東京,1977年才回台長住。
荷華
80歲又重拾畫筆,頤養天年,高壽94歲。

 


[4] F10,表示日治一高女(First)10屆畢業。

[5] 日治台灣也使用日本學制分三學期4-7月中、暑假、9月初-12月底、寒假、1月中-3月底,春假。
317日已在船上,可能來不及參加畢業典禮。

[6] 陳進(1907-1998)1927年譽為第一屆台展三少年的女性畫家。

 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 
圖表 6 1930.3.17黃欣帶著女兒、姪女和友人之女,當年一起畢業於台南一高女7位妙齡女子(約16-17歲),
搭乘朝日丸赴日本繼續深造,他們都穿著時髦的改良式旗袍。1黃阿嬌(黃欣次女)、2黃荷華(黃溪泉長女)、 
3辛永秋(實業家辛西淮次女,辛文炳姊,日後嫁毛昭癸,吳新榮姻親)、4張凝華(表弟張壽彭3女,
東京文化學院洋裁科)、5張端華(表弟張壽彭4女,日後嫁南一高女校醫許桂桃)、
6曾玉璣,台灣文協重要成員曾右章女,日後嫁早稻田大學謝國城,台灣棒球之父)、
7陳妍子(也入股黃欣在汕頭製冰公司的陳介臣醫師女,日後嫁合庫經理曾金澤)。[7]
 
 

[7] 此七位妙齡女子照片,由莊健隆先生(黃溪泉三女黃京華獨子)提供。
國史館出版的
固園黃家黃天橫先生訪談錄PP.148-149,將黃阿嬌與黃荷華錯置,
非常感謝莊先生協助更正。又,同圖說寫
:「辛永秋嫁給毛昭川,其實是弟弟毛昭癸
也一併考訂如下
根據中研院台史所/台灣日記/吳新榮日記原文:「毛昭癸夫人辛永秋氏」,
毛昭癸為吳新榮妻舅,採用他的日記一手資料說法。又網路上,包括典藏台灣、維基百科,
甚至台灣史料中心資料庫/吳新榮日記裡,癸、葵都出現,可能彼此傳抄出錯。
又,4-5黃欣表弟張壽彭的2個女兒,赴日留學時,父親已經過世。
由黃欣1923-1924的詩
過鷺門-弔表弟張壽彭可知

 

此照由多才多藝擁有專業攝影機的黃欣拍攝,返台後,
4月下旬他收到申請設立台陽中學退件,寫下「熱血已枯、壯心盡死」的憤慨。

 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 

 

圖表 7:黃荷華,自畫像,日本時代以改良式旗袍,對抗皇民化的和服,
呈現當年流行的野獸派色調。
1936入選第10回台展,台北市立美術館藏。

 

 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 

 

圖表 8:黃荷華,美國奧瑞崗州風景(1970年代),繼續讓才情發光。

 

旗津潘家媳婦黃端華

    黃溪泉次女黃端華(1916-2008),讀南門小學校(多為日本子弟)時,
正值
1923年皇太子行啟(巡視),全班被派去選好米讓皇太子享用。
考上日治台南一高女
(F151935),班上也只有3名台籍生。
繼續升學東京洋裁專門學校
~杉野女學院,學習當年歐美流行的洋裁款式。

    嫁給高雄旗後望族長子潘家欽,他畢業於日本貴族世家們讀的
私立慶應大學。父親潘致祥,經營清代有名郊行「義福號」,
曾任高雄市協議員,成功實業家。
1941年端華婚後定居東京,
年底太平洋戰爭起,物資困頓,全家返台,盡心侍奉公婆。
此時婆家正面臨旗後事件
[8],高雄州特別高等警察課以不願
參加皇民奉公會由,逮捕祖國派,公公潘致祥入獄,
直到台灣光復後才被釋放。光復後,潘致祥四子讀大學時,
又因二二八事件失蹤。身為長媳的端華,需承受更多責任,
長子潘一夫說,洋派家庭長大的母親從無怨言,
一生盡心呵護子女,享年
93歲。

 

刺繡巧手黃京華

    黃溪泉三女黃京華(1920-2015),東京出生,因為台灣籍民不能在日本登記戶口,
回台後才登記,實際出生年應該更早。日治台南二高女
(S13[9]1937)
升學東京杉野女學院
一般科及師範科畢業(黃家共有三位堂姊妹
婉華、端華、京華都就讀杉野,學習洋裁
)。日後嫁給才子莊維藩(1918-1968)
都說黃溪泉很會挑女婿,家世可不論,首重人品與才華。
莊維藩認真踏實,日本時代擔任新營郡守,戰後又進入與美國合作的農復會,
協助蓬萊米之父磯永吉,建立農家記帳和農產運銷制度。京華很會蒔花、插花,
擅長妝點家裡,二高女時代的刺繡作品〈楓葉與三鹿〉,以巨幅之姿懸掛客廳。
她也會為母親縫製衣裳,貼心照顧親人,僑居日本、美國的家人們,
除了回黃天橫青田街的家聚首,她在臨沂街的家也是眾親友的娘家之一。
獨子莊健隆教授,漁業博士,除了專業書籍以外,還為大眾寫
 鱻故事 魚文化》等科普叢書,嘉惠學子。退休後,
他為父母家族寫的
《台南莊黃兩個家族》,查證史料功夫了得。

 
 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
圖表 9黃京華在日治二高女的刺繡作品,小鹿可愛,皮毛細緻。(莊書P.45)

 


 

[8] 旗後事件,連同鳳山、東港、旗山事件,共同稱為高雄州特高事件,是日本時代的白色恐怖。

[9] S13,表示日治台南二高女(Second)13屆畢業。

 

紅顏薄命黃菖華

    黃溪泉四女黃菖華(1921-1945),日治台南二高女(S141938)
東京美術學校家政科。辜振甫
(辜顯榮五子)在船上初見,驚為天人,
展開追求。
1940年婚後,也跟隨辜振甫前往「滿州製糖會社」當秘書。
太平洋戰爭期間回台,可惜
1945年疏開[10]大溪時,
菖華因急性腹膜炎病逝,傷心的菖華母親也在
1個月後離世。
失去愛妻的丈夫,雖然之後再娶嚴倬雲,但每年忌日仍是辜家大事,

60年不減。辜家子女的深情厚意,讓黃家人非常感佩!

 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
圖表 10黃「氏」菖華,日治台南二高女(S141938)畢業照。

 

[10] 疏開,日治用語,指郊外避難。

 

文藝才女黃德華

    黃溪泉第五個女兒黃德華(1924-),日治二高女S18(1942)
嫁給學甲吳拜老師
(吳三連族人)的長子吳新英,總督府高等學校[11]
尋常科4年高等科3年畢業,升學台北帝大醫學部,美國杜蘭大學公衛碩士,
慶應大學博士,奠定台灣公共衛生的基礎。與台大醫學院同僚一起研究,
發現了北門烏腳病成因,是因為當地居民挖了過深的井水,造成砷中毒。
但在往返北門途中,吳新英因車禍造成終生拄杖。
雅好文學的妻子黃德華責無旁貸,陪伴和扶持。雖然身為長媳,
但信仰基督新教的吳家,觀念新穎開放,讓德華無後顧之憂。

黃天縱長女黃美幸大學畢業後,曾協助這位五姑丈進行台灣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
的人口研究計畫。

長子吳宏仁,聯華電子高階主管,也為家人寫了家譜
《一個家族,三個時代
~吳拜和他的子女們》,忠實呈現時代更迭下,
異地家人對政治的不同立場,溫厚動人。

 

讀過兩個南女的黃瓊華

    黃溪泉六女黃瓊華(1930-)1943年讀日治南二女初中部時,
正逢二戰後期;
1945年政權更迭,改成國府的台南第二女中。
1947年考入高中部時,親身經歷兩校合併事件。
當時身兼南一、二女中兩校校長的黃濬,決定帶著南二女學生搬著桌椅,
併入南一女校園。所以瓊華初中部畢業是南二女
S231949高中畢業時,
成了省南女高中部
H2[12],瓊華對於這次合併事件印象深刻,
二哥黃天橫的回憶錄中也提及此事。

    另一件印象深刻的趣事,也是大事~爸爸黃溪泉受邀到學校演講,
光復後談日本時代的台南歷史。瓊華摀著耳朵不敢聽,
怕同學嘲笑父親的侃侃而談,還好事後同學說,內容很有趣。
更有意思的是,當天校慶台上的司儀是楊杏芬,是黃欣的長孫女
(黃灼華長女)
也就是黃瓊華的堂外甥女。一個大家族,子女眾多,年齡也相差不少,
不同輩分卻同歲,在多子多孫的年代算常見。
對台上的楊杏芬而言,小阿姨在台下,一起聆聽叔公演講,
兩人應該遠遠的相視而笑吧!且住在同一棟固園裡,平日相約一起上學,
2歲的妹妹楊杏仙後來也進入南女,同學成
對歷經兩種「國語」的他們,長大後新學另一種語言,是需要加倍努力的。

    瓊華日後嫁給土木橋梁專家吳建(域」)
他的專業論文在杜魯門技術協助計畫下,得到詹天佑工程論文獎。

 


[11]  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,今師大前身。尋常科等同高中,只有一班,可直升高等科,3年後直升帝大。
 所以全台名

額相對很少。

[12] H2high2,為省立台南女中高中部第二屆。

 

 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
 

圖表 11:黃溪泉長女黃荷華()和六女黃瓊華()曾回母校,在省南女學校門口留影。
當時學妹們好奇回望,構築了不同世代的學姊妹們同框的珍貴畫面。

 

讓台灣在國際發聲的黃美幸

    第三代黃美幸(1944-),父親黃天縱,是黃溪泉長子,
早稻田大學法律科,考上司法官,返台受邀擔任法官,升至庭長,
再進入高等法院。在當年雷厲風行說國語的時代,體貼原告與被告只會台語,
其實不需要再透過國語翻譯,一介不取、判案公正的他,贏得美名。
之後轉任律師,退休移居美國。母親高雅美,畢業於東京帝國音樂學校,
優雅的聲樂家,啟蒙外孫古典音樂,也就是黃美幸的次子楊呈偉,
娶妻森下迪娜,兩位是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的男女主角,
尤以亞裔在美國的奮鬥的音樂劇〈鋪軌〉,最為國人所知。

    H15(1962)畢業的黃美幸,讀南女時期,在固園書齋裡,
與博學的叔父黃天橫共讀,探問文史剪輯資料,對收藏和展出的文獻如數家珍。
承襲了父親家族雅好文學和藝術天分,母親家族的音樂和體育長才,中學的她,
得到的獎項有鋼琴、歌唱等,還同時是網球和壘球校隊。夫婿楊次雄醫師,
是台南楊元翰醫生次子,家學淵源。到美國後,一切從頭開始奮鬥。
夫婿和弟弟黃志鴻等親人合資的紐約台裔銀行
(Amerasia Bank)
因為誠實勤奮,得到美國金融局肯定,
2022紐媒點評值得關注的多元化領導者,
獲美國信評金獎。

 

    黃美幸以新時代女性之姿,自己回台投身初期的民進黨,擔任外交部主任,
創辦亞洲自由民主聯盟;兩度在美國眾議院公聽會上,闡述台灣民主的障礙與契機。
之後擔任過國家無任所大使、僑委會副主委和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。
愛台灣不落人後最著名的事蹟是,
2020年捷克議長韋德齊與布拉格市長訪台演講時,
說了「我是台灣人」,被中國廠商取消
11台鋼琴訂單,性情中人的美幸,
捐獻一台為紀念捷克絲絨革命的詩人總統哈維爾特製的佩卓夫鋼琴,
給捷克愛樂魯道夫音樂廳。時代不同,第三代的黃家女性走出自己的道路。

 

固園黃家的南女畫像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

圖表 12:自由時報2022.5.8的新聞標題:「楊黃美幸贈琴捷克愛樂,致敬哈維爾和捷克人民友誼」。
她五度造訪捷克,還親自到哈維爾墓前致敬。
承蒙黃美幸學姊厚愛,能與優雅親切的她開心對談,
還獲贈珍貴資料和書籍,何其有幸

 

日僑之妻黃菁莪

 

    黃天橫長女黃菁莪(1956-),台南女中H28(1975)
嫁日本僑領薛國樑
(東京中華學校理事長)之子薛博夫,定居東京。
母親陳瑳瑳
(板橋林家三房總管之女,台北一高女)住進青田街後,
與原住戶日本學者的後代,串起十年間台日兩方的交流,
東京的聚會就是由菁莪負責,全家拓展另類國民外交。
父親過世時,菁莪寫了〈給爸爸的最後一封情書〉,深情懷念慈父的種種。

   

其他遺珠

    黃家仍有就讀南女的學姊們,如黃欣長子黃天民的長女黃寶旭 (H91956)
三女黃寶舟
(L151960)[13]、四女黃子花(H201967)
黃家姻親,如黃美幸的弟媳王美津之母柯秀桂、黃美幸三舅媽郭錦雲

(嫁高長四子高再祝三子高耀蒼),都與黃德華同屆,是南二高女(S181942)畢業。
綿密的菁英網絡,是大家族必有的千絲萬縷。

 

堂姊妹情深

    黃家男子多才華,女婿更多望族才子;後代們相親相愛,低調的為家庭付出。
日本時代相夫教子式的女子,多半在兒子們的書寫中,方能展現母性的偉大身影;
現代教育則讓第三代女性可以撐起自己的一片天。
不論哪一種,他們孕育的精采後代,除了台灣各地,
也落腳日本和美國,不約而同為書寫家譜盡心,持續演奏固園響亮的生命樂章。

 

 

參考書目:

1.陳美蓉、何鳳嬌,《黃天橫先生訪談錄》,國史館,2008

2.莊健隆、黃美幸等編,《固園黃溪泉家族》,2010

3.許雪姬訪問,吳美慧紀錄,《圓滿人生-台北第一高女陳瑳搓女士訪談紀錄》,
中研院台史所,
2021

3.莊健隆,《台南莊黃兩個家族:莊維藩與黃京華的故事》,
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,
2021

4.吳宏仁,《一個家族,三個時代~吳拜和他的子女們》,玉山社,2016

5.非常感謝黃美幸學姊接受口訪,莊健隆教授和黃隆正先生等所有黃家人,
紛紛彼此回憶,熱情提供相片、資料和修正錯誤。

6.非常感謝南女校友會秘書81級許家禎和南女教務處,協助查詢黃家校友畢業級數。

全文刊登於-(南女Times 2022.07.10)

 

 

[13] L15,指光復後台南女中初中部第15屆。

 

(原載於台南女中校友會刊-Times) 2022.07.10全文刊登於-(南女Times 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單兆榮 的頭像
    單兆榮

    單兆榮(丹楓小筑)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