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覽的原則

    口誤難免,但盡量查核資料的正確性,以免因為閱聽人多,以訛傳訛,造成更多的假訊息傳播。本文主旨意在釐清,也盼斧正。

基督宗教的釐清

    一世紀時,耶穌與門徒和後來的信徒們創造了「基督教」(Christianity),基督是指承受上帝膏油祝福的人,而耶穌作為神的獨子,特別獻給世人救贖;也把愛「猶太人」的上帝,擴大為愛「所有人」的上帝。十一世紀時,因教義的不同,分成強調信眾眾多的羅馬公教(Roman Catholic)和強調教義正統的希臘正教(Greek Orthodox)

    16世紀時,馬丁路德針對羅馬公教掀起的改革和雨後春筍般的各種新的教派,統稱為「抗議教派」(Protestant),也就是中文翻譯俗稱的新教,把原來的羅馬公教,翻譯為天主教或舊教。於是引起望文生義的誤會,以為新教稱為基督教,舊教稱為天主教,兩者不同,其實同樣的上帝、耶穌和救贖,只是神父與牧師、教堂與教會等微小差異。為了釐清中文翻譯的混亂,現在學界傾向把羅馬公教的二分新舊統稱「基督宗教」。

 基督教演變示意圖+基督教+11世紀+(第一次分裂)+羅馬公教+希臘正教+(天主教)+(東正教)+16世紀(第二次分裂)+舊教+新教.jpg       

 

圖表 1: 基督教演變示意圖https://slidesplayer.com/slide/11446048/

台灣的南北長老教會

    因為清末條約的開放通商傳教,抗議教派(基督新教)中的長老教會來台灣最多,但傳教者來源南北不同。馬雅各來自喀爾文教派「蘇格蘭」長老宗,在南部傳教;比較晚到的馬偕,來自加拿大牛津郡的長老宗。南路以團體合作,海外傳教士為主;北路則以馬偕為中心,培育在地傳道人。兩者以大甲溪為界,劃分宣教範圍,但仍有往來。1910年代國際上普世教會合一運動(新教合一)的影響下,1926年北部教會被裁定只屬於加拿大教會,南北合一的可能暫挫。日治末期,皇民化政策和大東亞策略下,提倡日本神道教,打壓其他教派。太平洋戰爭前,長老教會的傳教士們撤出臺灣,南、北兩地之長老教會也完全斷絕與外國之關係,轉而各自獨立經營。又在日方壓力下要求合一;戰後國府時期,1951年完成兩會合一。

長老教會的自由精神

    16世紀日內瓦的喀爾文就是積極的改革實踐家,根據教會行政法,長老由陪餐會員(已領受堅信禮者)選出,連選得連任至70歲,與神職牧師共同管理教會。可知此教派強調民主與個人自由的實踐,更到各地推展在地文化,也因此積極參與政治、爭取權利、發展在地,如馬偕以台語傳教,現在教會推廣白話字等。

375px-Presbyterian_Church_in_Taiwan_Logo.svg.png

圖表 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標誌。1865是馬雅各到台灣的年代,繞著火焰一圈的是教會名稱的台語發音,焚而不毀是所有抗議教派共同的標誌,1583年法國改革教會率先使用,象徵雖被迫害,但依舊興盛,台灣的使用始自馬偕。

松山教會的特有面貌

    清代的錫口教會,創立於1875年一棟租來的民宅裡,是馬偕1871年底到達淡水3年後就成立的早期教會之一(10)。馬偕經常往來於淡蘭官道與水運傳教,錫口又是基隆河上連接艋舺、基隆和噶瑪蘭貨物的轉口港;錫口教會更是1885中法戰後的七間被毀教會中,重建的四座尖塔教會之一,當年傳道師蔡生還和馬偕一起避難到香港廈門,可見此教會地位的特殊。松山教會在1932重建時,還保留尖塔形式;1975年擴張饒河街時,全部拆除,改建為今天兩層樓的現代建築樣貌。

    錫口教會第一任牧師陳榮輝,除了是馬偕的得意門生,他的長子陳清義娶了馬偕長女偕媽蓮;牧師的弟弟陳水龍則擔任27年的傳道人,更創辦了有名的陳能記,以採礦聞名,兼營客運;孫子陳復禮松山區長、曾孫是公衛之父陳拱北醫師。馬偕和在地望族陳家的結合,逐漸消解儒家思想和基督信仰的衝突,更促進了此區傳教的發展。

    第二任牧師徐春生更是長達42年的在地耕耘,1924-1965橫跨日治與國府,徐氏家族與松山長老教會的數代緊密關係,更說明在地紮根的深度與廣度。

    陳榮輝牧師家族照 (1902)錄自 《蕭安居牧師 生平及其家譜》2008年3月 p.39.jpg

圖表 3最早牧師之一陳榮輝家族照(1902)http://www.laijohn.com/archives/pc/Tan/Tan,Ehui/family-photo/1902.htm

松山陳宅-文化部.jpg

圖表 4松山陳宅-陳復禮洋樓(松河街70)20215月為建商拆毀。(文化部 i Culture)

不是1932重建教會.png

圖表 5:錫口教會賠償教堂(1885-1932)1929年照片,見尖塔與後方的斜屋頂清法戰後(西仔反)重建的錫口教會,馬偕向劉銘傳爭取的賠償,一萬墨西哥銀元重建的7間尖塔教會之一。https://cdn-news.org/News.aspx?EntityID=News&PK=0000000000652e59039e64f02e7a4849ba8993bd0b83a122

 

1932重建松山教會.png

圖表 61932年重建後二層樓的教堂,保留尖塔形式與焚而不毀圖樣,且根據日本行政區劃改變,錫口教會改名松山教會(左上方門楣處)。此教堂改建,出資最多者為陳能記。(松山長老教會)https://cdn-news.org/News.aspx?EntityID=News&PK=0000000000652e59039e64f02e7a4849ba8993bd0b83a122

 

徐春生牧師.png

圖表 8松山教會在位最久的牧師徐春生。父親徐水永和兒子徐謙信也都是傳道人,整個家族從馬偕初代就是信徒,是松山教會從清末到國府時期發展的最重要見證家族。http://www.laijohn.com/archives/pc/chhi/Chhi,Cseng/reminiscence/Tan,Skheng.htm

IMG_1591.JPG

圖表 91975年拓寬饒河街後改建的松山教會至今。(單兆榮攝影,111.5.6)

錫安教會與錫安

    舉凡基督徒都聽過錫安(Zion),聖經指的是耶路撒冷。19世紀末到20世紀出現的錫安主義,則是猶太復國運動的意識形態,以色列未建國前,以各種激烈行動,達成在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建國的願望,基督教錫安主義即支持以色列建國。

    但根據胡忠倫所寫錫安教會,則是1955年始於外公蔡自通醫師,因為自家附近沒有教會而創,為錫口地區的人,帶來屬天的平安,而取名錫安教會。似乎與母會來自美國錫安不同?與松山教會聯繫查證中。


PS.以下我得到2則回訊,非常感恩認真專業的提供者:賴永祥長老和松山長老教會。

Q.1李女士敬啟:
閱讀賴永祥長老史料庫,收穫甚豐,非常感恩!
讀到一則關於錫安教會在松山的文章,連結如下:

http://www.laijohn.com/PCT-W/1/11577/SA/0/hist/0/Hu,Tlun.htm
胡忠倫先生提到此教會名稱為錫口地區的人,帶來屬天的平安,而取名錫安教會。
想請益的是:
1.所以此教會與基督教錫安教會無關?只因為松山舊名錫口關係?
2.如果和支持以色列復國的基督教錫安教會有關,何以被列入長老教會史料中?
3.這是台灣的特有現象嗎?還是只有松山這間?因為街頭舉目所見的錫安教會,可能還是因為母會的關係。

以上打擾,還懇請賜教!
目前撰寫一篇關於松山教會的文章,怕誤寫。

A1.
此教會與基督教錫安教會無關   只因為松山舊名錫口關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賴永祥  簡覆

Q2.
 
目前正在寫關於松山教會的一篇文章。
搜尋1932重建教堂照片不得?
因為有些照片雖然寫1932,但照片看起來和賠償的尖塔教堂類似;文字上都說改了,只留尖塔形式。
如此文:http://www.laijohn.com/PCT-W/1/10567/SS/hist/1875-1979/Chhi,Ksin.htm
不知該在哪個網站尋找?
以上詢問,懇請賜教。打擾了!

A2.
單老師您好,
很高興您對松山教會的歷史感興趣。
您引述的這篇徐謙信牧師的文章,刊登在42年前松山教會105年特刊中,是我們教會對早期歷史最完整的資料。
據我們的了解,網站中的照片只有第一張是1930年改建之前的。

那張照片顯示的松山教會除了馬偕尖塔之外,是一層樓建築。

根據徐謙信牧師(1923-1966擔任松山教會牧師的徐春生牧師之子)文章內容,1932年2月松山教會改建完成,除新禮拜堂和宿舍,並設置幼稚園。也就是網站中第二張以後的照片,是保留尖塔的兩層樓建築。面對教會的左手邊有室外寬樓梯直上二樓。這棟建築在1975年因為面臨饒河街拓寬工程而拆除重建。
教會許多資深會友都還記得1932-1975的這間禮拜堂,也有不少照片資料,但1930年之前,也就是馬偕以中法戰爭賠款興建的一層樓尖塔禮拜堂照片,目前我們從42年前製作的特刊中,只看到唯一一張照片。就是網站中的第一張。

不知如此是否回答老師的問題?如果還有疑問或研究需要,歡迎再與我們聯絡,或來參加我們的主日聚會,或許也能找到能提供口述歷史的會友。感謝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單兆榮 的頭像
    單兆榮

    單兆榮(丹楓小筑)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