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越不同政權的三代~清末、日治到國府

    兩位老師的風範,來自殷實的菁英家庭。蕭家和高家的祖輩都在清末出生、父輩在日治成長、自己則國府長大,家族史也是台灣政權更換的一環,沒有人能擺脫歷史的巨輪。

 

蕭家~優雅的知識菁英

40蕪園西式客廳的祖孫們-右1蕭敏雄、祖母周留、後方父親蕭世榮、與孫女們.jpg

( 40蕪園西式客廳的祖孫們-右起1蕭敏雄、2祖母周留、後方為舅父與妹妹們。這個客廳是蕭家與友人聽古典黑膠的時髦場域。 )

41蕭世榮全家福。男子英俊,女子美麗,都白皙。可以看出蕭敏雄非常像父親。.jpg

(圖41:蕭世榮全家福。男子英俊,女子美麗,都白皙。可以看出蕭敏雄非常像父親。)

    1939年中日大戰開打已經2年,台灣民眾陷入日本人?還是漢人?的天人交戰。他誕生在蕪園(台南市福住町一丁目300番地)名刹「普濟殿」後巷。國府初年,改名「人和街」隸屬普濟里;至今改稱「國華街」。擁有這座美麗的閩南式屋宇和花園的是祖父蕭天旺打下的江山。取名「蕪園」,其實園中植物茂盛,但仿效文人習慣,稱陋室,名拙政園。購自泥水匠打算自住的房子,所以用料實在且堅固,200多坪,半花園半屋舍,高中好友經常來家裏玩。結婚後,也和高老師住了半年,留下婚紗照和兩人儷影。他最懷念蕪園的萱草,有母親的影子;油菜花開時,如遊捷克村野時所見的芥菜花。

42蕪園書房才子.jpg

( 42蕪園書房才子-高中的蕭敏雄 。)

43蕪園裡的詩人-蕭敏雄老師.jpg

( 43仄徑小橋通」的蕭家祖宅「蕪園」,長於斯的瀟灑才子。 )

    蕭家祖輩從福州遷台,到第三代是他的曾祖父蕭鴻昌,任職中藥行,娶莊芹為妻。蕭天旺(1896-1983)是次子,生於日本統治初,東京高等商業學校函授畢業。皮膚白、個子高,風流倜儻的才子。進出漢文書房,底蘊深厚,文章經常刊登商會雜誌,也寫得一手好字。最初在台灣銀行台南支行擔任放款業務,也是台銀駐紙廠監察人,與固園的黃欣是同事兼好友。他記憶中幼年常見「茂笙姆婆」(黃欣號茂笙,其如夫人許金焰)來訪,與公學校畢業的祖母周留(1897-1981)話家常。交遊廣泛的祖母,也曾認因為內戰孤身來台的軍官為義子,孝順如母,形同家人。祖母的兄弟們和後代,也很傑出,有在廈門行醫者,或印尼有橡膠園,懂英文、印尼荷蘭文者不乏其人。

44台灣銀行台南支行新年祝賀會紀念(昭和11年)元旦,二排右1蕭天旺。.jpg

44:台灣銀行台南支行新年祝賀會紀念(昭和11)元旦,二排右1事業有成的祖父蕭天旺。 

    台南望族黃家,因糖(以牛為計數單位的清代舊式製糖廠)致富。宅第「固園」,是1914年啟用錦祥記糖廠舊地,不斷增建到1938年完成,坐落東門町二丁目95番地(東門路5860),將近四千坪。南面以清代東門城牆為牆,前院是日式庭園,有巨大咾咕、池塘和小橋;後院是各式水果林,主要建築則是黃欣和黃溪泉兄弟各自仿照日本貴族家園,分別設計了兩棟三層樓洋房,還有「台灣農產製粉會社」[1]在古厝裡辦公,更有中式園林建築的命名「渡月橋」、「聽雨亭」、書房的「獨醉齋」和貴賓的「四梅草堂」,得到1930年代朝日新聞建築首獎。兩兄弟差6歲,身形相似、個性相反,彼此扶持,對相互的家人也一視同仁,享有同樣待遇,平日嬉戲、暑假聚首,都是黃家堂兄弟姊妹們兒時的美好記憶。

45循溪聽泉懷固園DVD,封面為黃天橫畫的固園.jpg

( 45:循溪聽泉懷固園DVD,封面為黃天橫畫的固園。 )

    身為南社詩人第三任社長的黃欣,在此園舉辦過三次南社詩人聯吟會。黃欣學法律,但多才多藝,能詩文也能經商,以地方士紳之姿成為總督府評議員。為人樂善好施,長住固園,經常有詩友往來,如唐山來的詩人或日本友人。根據黃溪泉(谿荃)的次子,台南市有名的文獻委員、有「文化國寶」之稱的黃天橫追憶,詩人們不習慣到需要脫鞋子的「和洋折衷式」房裡,喜歡集中在傳統古厝裡吟詩。固園鐵門兩扇上各有「黃」字鑄鐵,戰爭時期被日本政府徵收,鐵門不再;二戰前後都有日、中兩方軍隊借住過,也歷經戰爭砲火的摧殘。國府時期,黃溪泉長子黃天縱曾在此掛牌律師事務所,愛看各類書籍,薪水的七分之一都拿來買書。擔任司法官和律師30多年,以清廉正直、嚴拒關說聞名。因為東邊鐵路與東門圓環關係,黃家出入仰賴天橋,寬敞的視野不再,1978年拆解改建大樓。後代家人為了懷念,於2010年出版了《循溪聽泉憶固園DVD》,以每個人對家園記憶的片段,請建築師用立體圖重現固園;影片中聲樂家高雅美(高師堂姑、黃天縱妻子、51級黃美幸母親)彈琴唱歌,家人演奏樂器、或隨時和聲唱歌,呈現家族共同的美憶。

    1914年黃欣日本學成歸台,繼承家業的學甲田三百多甲,正值「工業日本、農業台灣」時期,稻作與甘蔗產量大增;又買下嘉義廳竹圍庄的農場而致富,開始積極各種實業的投資,如東京電機器具、台灣製紙、台南自動車(當時南部唯一)、台灣製鹽、台南製帽等株式會社,擔任取締役(董事)或監查役(監事),日治初期台灣人還不能成立會社。後來入股台資的台南大舞台(台南市明治町)、台灣輕鐵株式會社(社長辛西淮受邀當取締役-董事,1942合併其他成為興南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)1919年成立的《台灣製紙株式會社》,設廠於台北州士林街,為台灣最早的機械製紙,祖父蕭天旺擔任監事,是蕭天旺往來足跡之一。黃欣也是許多重要場合的主持者,如台南公園啟用、「重道崇文坊」(表彰林朝英捐資萬金蓋台南縣學孔廟的清代石坊)遷移至公園內等。1920年在本町成立「浩然堂圖書公司」、高砂町的「金合源藥材」批發零售,以上海為根據地,在中國各地設分行。1931年組成了「集義株式會社」,集資搜羅無用土地,解決濫墾、濫葬,提供貧苦者葬身之地。還邀好友們一起協助不想學日語的青年有機會讀漢文,組成「共勵會」,設立義塾,由黃欣擔任會長,分成四個部門,講演(融通人之志氣)、體育(訓練人之身心)、教育(補失學之頭腦)和演藝部(聳動感覺之精神),著名詩文家們都會粉末登場,蕭家藏有珍貴的共勵會員合影與演戲的照片,蕭天旺總是坐在前排黃欣身旁,可見兩人交誼匪淺。黃欣還自寫劇本,家族蒐藏的《固園文存其二》裡有社會劇〈破滅的危機〉六幕,提供共勵會演出。此會和文化協會所推動的文化事業,方向不同,但意義類似,都想改善台灣人民的文化素養。一如蔣渭水在〈臨床講義〉中所診斷的「台灣文化貧瘠病徵」,藥方是「澆灌百姓文化的養分最大化」。黃欣也想創立「台陽中學」,但被總督府阻擋未能成功;當時唯一台資的台中一中,最後也被收編。

    黃欣因為樂善好施,放款協助友人公司,和蕭天旺一起被質疑妨礙公務而撤職。之後配合日本政府「南進政策」,1929年轉往汕頭經商。汕頭是天津條約開放的十口之一,日本殖民地的「籍民」(日籍人民),包括東北滿州、朝鮮和台灣等地籍民,到各處旅行或經商時,需要申請「旅券」(即日本護照)。申請書上必備資料為:「住所、詳細事由、氏名、本居地、寄留地(以上兩者的不同類似今日戶籍和通訊處的差異)、身分(如戶長)、族稱(如福建人,戶口名簿上則是單一「福」字呈現)、生年月日、職業、旅行地名(如中華民國汕頭、福州、上海)、旅行目的(如商況視察)、照片等,並附上個人照片,由居住地的知事發給(如台南州)。」[2]今日旅行史蹟漫步時,還能看到這些中國通商口岸都有日本時代台灣銀行在該地的支店。

46台南共勵會第12回演劇大會,昭和9年12月8、9日於台南大舞台。前排坐者右2蕭天旺、右3黃欣、右4黃溪泉,固園二雅兄弟.jpg

46台南共勵會第八回國語講習會修了式,昭和111130(1936)。前排坐者右2蕭天旺,右3黃欣,右4黃溪泉(固園二雅)。

47台南共勵會第八回國語講習會修了式,昭和11年11月30日。前排坐者右3蕭天旺,右4黃欣。.jpg

( 47:台南共勵會第12回演劇大會,昭和91289日於台南大舞台(1911成立,台灣人資本,主演台灣戲和上海戲,黃欣1927入股,股東牌可以半價看戲)。前排坐者右3蕭天旺、右4黃欣、右1黃溪泉。演職員都是台南社會菁英。 )

黃欣和蕭天旺等人在汕頭經營的是「大東製冰公司」。根據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曾齡儀的研究,在潮汕的台商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,需要調和鼎鼐,也要能抗壓。剛成立之初,1930年就發生汕頭日本領事「別府雄吉事件」。這位領事想插乾股、安插親信不成,遂惱羞成怒,以公司妨礙治安為名,想將他們驅逐出境。股東們為求生存,把公司負責人由黃欣改為潮汕人鄭子彬,改向中華民國政府註冊,也有商人因此放棄日籍,改入中華民國。他們同時向台南州知事抗告,《台灣新民報》也批判,如此放任領事,未來如何發展華南事業?但台灣總督府不敵日本中央外務省的決定,抗議不成。

48日本帝國海外旅券,1917年,維基百科.jpg

(圖48:日本帝國海外旅券,維基百科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7%A5%E6%9C%AC%E5%B8%9D%E5%9C%8B%E6%B5%B7%E5%A4%96%E6%97%85%E5%88%B8_(%E5%8F%B0%E7%81%A3)

事情並未因此落幕。1932年上海發生日本侵華的「一二八事變」,潮汕商人利用排日氣氛,想獨佔公司,引發台商的經營權保衛戰。終於驅逐鄭子彬,改由他們信任的廣東中藥行商當負責人,這次的保衛戰,公司又改回向汕頭日本領事登記,接受日本政府保護。中日戰爭起,兩岸情勢緊張,台商最後把公司撤回大稻埕。從「大東製冰廠事件」,能看見台商的生命力和經商的風險,受政治波動影響甚鉅,觀之今日台商也因為兩岸關係受影響,如出一轍。

也是黃欣姻親的辜顯榮家經營的則是「大和製冰廠」(大和製糖株式會社的關係企業)施素筠提到父親施安的製冰廠,地址在上奎府町(今鄭州路),即大稻埕南北貨集散地,又是台鐵總站。大東也在附近,想當年此地製冰會社不少。在沒有電冰箱的年代,這是筆好買賣。製冰廠製出大塊冰,需要一兩天時間,再由工人切成小塊,小貨車送到各家冰箱,冰塊放上層,食物放下層。漁市場也需要大塊冰,還有戰爭末期得瘧疾者,發熱需要降溫;馬偕在中法滬尾戰役時發燒,也仰賴陶德送冰塊降溫。工廠排出乾淨的水,還可讓鄰居洗衣服。但24小時運作的機器聲,也讓施素筠覺得聽力受損;或機器故障,阿摩尼亞(液態氨,作為致冷劑)外洩時,大家奪門而出,以免中毒。冬天冰需求量少,只准一家日本公營者製冰,但分攤利潤。施素筠的父親施安擔任代表取締役(今總經理),月薪80元,當年公學校老師只有40元,而且一年只做半年,可見製冰利潤高。

 

下一篇~11蕭家文友

 

[1]台灣農產製粉會社,二戰爆發後的工業投資,原是姜黃粉末輸出日本和滿州國。人工染料出現後,光復改為薯粉,由黃溪泉次子黃天橫負責。

[2] 以上申請書資料,參考黃天橫收藏的1933年旅行券申請書〉改寫舉例,《固園黃家-黃天橫先生訪談錄》,國史館,2018年,p.16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