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另一套探險的書,他在line上跟大家詳細剖析內容與珍藏的歷程:「瑞典探險家 Sven Hedin 的《亞洲腹地旅行記》(英譯本名為 My Life as an Explorer),很可能是他的著作中,最廣受閱讀的。此書原著是用德文寫,之所以不以其母語寫作,我想有幾個原因:(1) 相較於德文,瑞典文是弱勢語文,不利書的推廣,(2)作者留學德國,有異乎尋常的親德情結,甚至到令其同胞感到反感的地步,在德國,他師從當時著名的中國考察家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,深受其啓發與指導。此書是為德國學生寫的,故敘述明白流暢,故事引人入勝。書中所有地圖及圖畫,皆出自作者手筆,是與其他旅行記有別之處。我所知漢譯本有二:(1)《亞洲腹地旅行記》,開明書店遷臺後的再版本;(2)《我的探險生涯》,數年前之新譯本,精裝兩大册。

    他說,世界語是個容易學的語言,只要有英文基礎,一週就能寫信了,但書難找。大學二年級時,經過重慶南路,買下救國團出版的入門書,因為其中有2個音沒把握,於是寫信給作者,也是當時的東吳外文系講師韓文蔚先生,竟然親自到台大宿舍教他發音。韓先生家住羅斯福路,書架上滿是世界語的書,真令人羨慕!在那個禁書的年代,架上所買的大陸書都沒有皮,可惜大學畢業後兩人沒再聯絡。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緣起

 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沒有冰箱的時代,用糖、用鹽、用醬油醃製容易腐臭的肉類,是許多民族都使用過的方法,西方人也不例外。但是十五世紀末的大探險後,歐洲人開始知道在「東印度」(西方人泛稱所有的東方)的某些極南的小島上,有一片片似柳樹的林子,結滿多肉且帶檸檬黃色澤的果實~肉荳蔻( Myristica fragrans 註1,製成乾枯果仁,可以幫忙肉品防腐,還有令人垂涎的香味。伊莉莎白一世時代的倫敦醫生宣稱,它可以醫治腸胃氣脹和普通小感冒;更神奇的是,還說是黑死病的唯一剋星,甚至可以壯陽。於是價格飆漲,一磅荳蔻等價一磅黃金。

鬱金香,是品種繁多的花卉,也是一種貪婪的可能,更是不理性經濟的優雅代名詞。鮮紅如血的盛開在喜馬拉雅山北麓,十世紀時,進入土耳其人的花園,它的阿拉伯文與真主同字,代表阿拉謙遜的美德,是神的花朵。偉大的蘇丹蘇里曼大帝的皇袍上繡著幾百朵色澤繽紛的神花,一五二九年進軍維也納,讓歐洲人見識了喝咖啡的文化,也目睹了鬱金香的風采。更在一六三三到一六三七年間橫掃荷蘭聯省共和國,掀起鬱金香熱,像期貨市場的物品一樣,還埋在土裡,就已經在一天之內換了24個主人,一朵的價錢可以買下阿姆斯特丹最繁華街道上的兩棟房子。鬱金香熱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。荷蘭畫家林布蘭留下一幅〈特爾普醫師的解剖課〉,畫中一群學生圍繞著醫生專注的看他解剖死者的胸前並上課。這位林布蘭的好友,不但是有名的醫學教授,同時也是高名的鬱金香鑑賞家,把自己的名字皮耶特茲改為Tulip,就是荷蘭文鬱金香的意思,成為今天這幅畫的正式名稱,也算為當時的迷戀做一歷史的見證。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2009.7.23開始登錄,寫下讀完日期,檢驗自己讀書的持續力,手機出現後,捷運上書寫FB,讀書速度變緩...

作者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東三線為例

清末台北城,建築不過10多年,遭逢割台劇變,城牆拆除,長方形微東北傾向的四圍,在進行現代化的日人手裡拆除。1905年以後的四條三線路,就此見證城內城外的新式洋樓,一一成為官府或學術機構。
東三線四周,有台北市役所、台北州廳、二高女、研究院、基督教會、台大醫院、醫學院、新公園、總督官邸、公務宿舍,遙看坐東朝西的總督府,也與城牆剩餘的東門對望。
政權轉移,用途繼續改變。
東三線成了中山南路,對應梅屋敷改成的逸仙紀念館;台北市役所從地方變成了中央的行政院;台北州廳從行政權轉為監察權;二高女的學生進了北一女,建築為立法權掌控;教育權取代學術研究,民初北洋政府的王寵惠之子王大閎,賦予他結合中華元素的現代性。
2000年後,同一路上,以日治台灣作家為底,踏著他們的語彙前進,文學大道上,重探昔日風華。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歷史電影或紀錄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單兆榮96/11/22開始記錄

一、台灣史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1917年設校的那一天起,日治到光復,承接兩所優質女校至今,百年南女孕育過的萬千學子,回首,盡是青春3載光陰的疊翠。校園裡,不倦耕耘的師長園丁,讓毛毛蟲羽化成蝶,飛去飛回,重入花心。如今編織夢憶,癡對紅樓,說人物故事。

 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單兆榮2002/3/23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台灣吧,畫動畫台灣史;北灣俱場,不只是重機喧騰;結合一起,吧台的知識饗宴。

讀蕭宇辰,只在youtube上,看廬山面目,聽使命感,嗅到教育文化與企業經營的強烈氣味!覺得希望無窮,在這些年輕人的身上。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又逢課綱改變。從84年一綱多本的新課綱出現後,20年來,我們歷經多次課綱調整,以歷史科而言,95年暫行綱要(因應九年國教)提出「核心能力」,標舉:時序觀念、歷史理解、歷史解釋和史料證據,對歷史教學的方向,做了重大宣示。這次107課綱(或社會科延後2年,變成109課綱?)的重要變革,是打破昔日內容格局,以世界文化互動的角度切入。國小以人物勾勒,國中讓頭尾完整,高中則專題處理,十二年有了一貫,不負期待。當然,針對細節,還是有可以討論的空間,也是必須召開公聽會,廣納各界意見的理由。

    歷史該教什麼?如果只是問「內容」,各方意見不一。哪一件事該教?哪一個人不能遺漏?立場偏向?都成了角力議題,也永遠無解。本文先從教科書可能的書寫和教學現場面對的問題來看內容。如國中的通史,把幾個時代放在一個概念下處理,的確減省了一些朝代細節。但大家都知道,一句課綱,可以變成好幾十頁的課文內容,如果教科書作者,依舊擔心掛一漏萬;選書者,依舊選擇「寫的最多者」,那麼市場競爭下,又走回老路,是老師們自苦,也是學生的災難。一本什麼都有的教科書,是蜻蜓點水,是進度壓力,也是知識辭典而已。

單兆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